以太坊成立于2014年,憑借虛擬機、智能合約等特點以一己之力將
區塊鏈行業帶入2.0時代,同時引爆了
ico的盛行,在17年崛起為全球市值第二高的
加密貨幣。
但在18年,以太坊幾乎在各個層面都遭遇了挫折。在技術層面,由于以太坊存在性能較低、市場擁堵等現象,以太坊社區始終將Casper、Sharding、Plasma等技術作為開發重點,但始終未能開發完成,原定于18年10月舉行的君士坦丁堡硬升級也被推遲。也就是說,以太坊18年在技術與性能方面幾乎沒有任何提升。
在DApp方面,受到年初加密貨幣市場暴漲的刺激,以太坊的DApp數量仍在快速增長著,至今已經擁有上千個DApp,但根據DappRadar數據,目前以太坊所有DApp的活躍人數也不過數千,且以去中心化交易應用以及游戲類應用為主,應用場景極其有限,更多的DApp只是利用以太坊炒作概念、完成ICO。
在幣價方面,由于ICO項目減少導致ETH需求下滑,以及以太坊技術緩慢不前、市場恐慌情緒等原因導致項目方與個人相繼拋售ETH,直接導致ETH價格在18年劇烈下降,從最高點1422美元下降94%至最低82美元。
總的來看,以太坊在18年進展平平,陷入巨大的公眾質疑聲中,同時EOS、波場等競爭對手正在積極爭奪開發者與用戶,不過以太坊目前仍然擁有僅次于
比特幣的開發者社區,如果近期的君士坦丁堡升級能有效提升其主鏈表現,或許能重振市場信心并引起市場反彈,并繼續穩居公鏈第一陣營。
巨頭們之所以成為巨頭,定有其出眾的特殊實力,這些區塊鏈巨頭也是如此。它們大多成長并崛起于行業混沌之際,憑借出色的戰略眼光、技術能力或者執行力從激烈競爭中跑出,成為牛市紅利最大的贏家。
但成為巨頭之后,「大公司病」往往就會出現,同時亮眼的數據表現也會掩蓋一些內部戰略與管理問題。在遭遇行業寒冬后,這些弊病就會遭到無限放大,成為掣肘巨頭擴張甚至維持市場地位的障礙,裁員、關停業務就會成為常態。
而那些「在陽光燦爛的時候修屋頂」的巨頭往往就會在熊市活得更好,它們會提前在人才、資金、戰略等方面做好相關儲備與布局,保持居安思危、未雨綢繆,以防范未知風險。
不過退一步來看,困境實際上都是巨頭們的必經之路,過于順風順水反而不一定有利于長遠發展,只有經過困境的磨礪才能真正鑄就高壁壘、高戰斗力的巨頭。
無論如何,區塊鏈巨頭們在經歷五味陳雜的2018年后,勢必會重新審視自身的戰略與管理機制,并在2019年繼續高歌猛進或者卷土重來,區塊鏈行業也將因此迎來更多看點。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