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
加密貨幣總市值從8100多億美金下滑到現在的1200多億美金。也就是說折合約50000億人民幣的跌幅,或許這在全球股票市場上根本不值一提,但對于僅有3000多萬投資者的加密貨幣市場來說,已是巨額數字,這也許是
區塊鏈史上最貴的“學費”。
最佩服世上這兩種總能成為贏家的聰明人:
第一種是率先吃“螃蟹”,快速總結經驗教訓,繼而有靈敏嗅覺,挖掘紅利的人。
例如,當年率先搞起互聯網
電商的馬云,被眾多投資人噴“滿嘴跑火車”、“像騙子”,踩了無數坑、經歷了數次瀕臨倒閉的困境,才造就了現在的阿里帝國。
第二種是不輕易涉險,等別人吃完“螃蟹”踩完各種坑、總結完經驗教訓并做好鋪墊,再坐收漁利的人。這種人不一定比第一種人聰明,但數量相對更多,并且他們敬畏風險。
例如,后來崛起的京東,在阿里培養好了大量用戶的消費網購習慣以后,開始總結阿里的經驗教訓,打差異化的牌,并不斷發展壯大。之后出現的網易嚴選,也是在等待一干大佬花了重金培養好了用戶的消費習慣,搭建好了支付環境后,進入市場,以物美價廉的品牌優勢,拉攏了大量用戶,最終獲得成功。
在區塊鏈領域,第一種人就在標題中寫的交了50000億學費的人中的一小部分,因為大部分人交了學費,并不會記得總結經驗教訓,更不要說什么紅利挖掘,這就是傳中的“韭菜的記憶只有3秒”。
而第二種人,也許就是在場外等待率先吃螃蟹的人總結好了經驗教訓,把區塊鏈領域做好、做成熟、進入主流,密切關注場內動態的那一兩億人。
匯總下面所示的2018年最貴經驗教訓總結。不管是不想白交天價“學費”的人,還是場外坐收漁利的聰明人,一起來討論討論。
信仰偏差
許多人的“信仰”,一定是被帶偏了。不少“大佬”們經常會發表各種膾炙人口、煽情、傳銷式的打雞血“金句”來“充值信仰”。
其實,我們會發現這和洗剪吹、中介店門口那種“喊口號的打雞血早操”的性質非常類似。老板們都希望員工努力工作,為自己的事業創造更大價值。那圈內“大佬”們苦口婆心給大家打雞血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對其深信不疑的人們,可曾獨立思考過呢?
其實,在區塊鏈領域,我們真正需要信仰的,只能是科學技術。沒有技術保障,無論你是中本聰,還是
比特幣,都不可能獲得共識。
高估新科技的短期收益
因區塊鏈有“去信任”屬性,就總以為項目們很誠實
近期看到一組數據,據稱2000+種
數字貨幣,已有半數歸零。雖然不排除夸張成分,但對于大部分投資者來說,它們確實已接近歸零。這和年初的狀況相比,簡直就是冰火兩重天。
我們不禁發問:“為什么會有那么多歸零項目?”歸根結底,大概有兩方面因素。一方面,牛市下豬都能起飛的行情,讓投資者們嘗到太多甜頭,導致他們大多失去理智;另一方面,就是成本無下限的代幣發行。有些項目就是把一個好像還看得過去的想法,隨便包裝就推入市場。
一個巴掌拍不響,很多人認為區塊鏈是一種完美的技術,具有透明、可追溯、去中心化等“顛覆”性屬性。他們也堅信這些項目方肯定能完成項目白皮書使命,并給予他們超值的投資回報率。至于項目真實的可行性,很多人甚至沒有認真考量過。
以為區塊鏈是“萬金油”
經過各路“大佬”、項目方、配合拉盤的媒體們的輪番轟炸之后,許多人開始認為區塊鏈是“萬金油”,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無所不能。于是,凡是看到團隊還行、思路不錯很棒、未來或許有前景的新奇項目,就會馬上下手。
于是,幾乎在各行各業,都能看到區塊鏈的身影,它仿佛無孔不入、無處不在。只要是個行業,就能和區塊鏈搭上邊,什么寺廟鏈、中醫鏈,只有你想不到的鏈,沒有不存在的鏈。
區塊鏈領域里的保守派
當然,凡事都有相反的極端,有瘋狂就會有保守。區塊鏈領域里的保守派,其實也不少。
在比特幣發展早期就聽說過比特幣,并嗤之以鼻,然后在2018年年初又禁不住誘惑,入了10萬元以上的比特幣的人,不在少數。
在2013-2014年那一撥牛熊里,很多人在看到了熊市的慘烈后,就出現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后遺癥”。他們認定加密貨幣是徹頭徹尾的騙局,并徹底逃離了區塊鏈領域,結果錯失了2016年崛起、2017年爆發的又一輪牛市。當他們幡然醒悟,想要重新進入區塊鏈領域時,已失卻先機。
所以,除了保持理性,我們也不應太保守,新事物能被狂熱追捧,必然有它的優勢。任何投資參與決策,最好是經過獨立思考、深入了解后做出的,否則會吃大虧。
或許你也是“2013年入市,2017、2018年拍斷大腿”的一員,但是現在知道也不算太遲。
把杠桿當做“賭博”工具
對于期貨杠桿,想必大部分人都覺得那就是賭博工具。其實對于專業投資者來說,卻是不可多得的對沖風險、量化套利的好工具。但是,這類工具僅限于專業投資者使用。若普通投資者使用,還是存在不小風險的。
說白了,賭性就是人性里的一部分。大部分人都夢想成為富人,但卻不想努力、不想思考,貿然投資自然會陷入困境,多么痛的領悟!
不“敬畏”風險
這是最后一課,也最重要的。沒有人喜歡風險,但凡有收益的事情,我們就該意識到:“風險和收益永遠都是成正比的!”
或許一開始不少人都制定了個人投資原則,比如“見好就收”之類的。然而,縱使人們計劃得非常完美,卻始終輸給了貪婪的人性。他們把原本完美的計劃打破,追求高收益。押注失敗后,不斷想回本,但最終還是泥足深陷。
如果已經歷過此類困境,那么請不要白交學費!下一次,一定要記住:敬!畏!風!險!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