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機是專門為了解題而出現的機器,根據出現的先后順序分別為CPU礦機,GPU礦機,ASIC礦機。
最初一批人使用CPU(內存)進行計算挖礦,想要大量匯聚算力意味著需要很多CPU同時進行。但在此過程中他們發覺利用CPU進行計算簡直是大材小用,有很多計算單元根本用不上,殺雞焉用宰牛刀?何況成本還很貴。
此時人們發現GPU(顯卡)能處理的并行計算正好能滿足挖礦需求,進而紛紛轉向利用GPU挖礦,大大減少了成本,提高了性價比。但在越來越多的礦工入場后,人們已經不能滿足于GPU的運算速度了,進而出現了大批的ASIC礦機,即專用集成線路礦機。這種礦機根據不同的幣種算法有著不同的型號,專挖各類
數字貨幣。
ASIC礦機的問世瞬間讓算力世界不再公平。越來越多的資本入場,開始購置大批的礦機進行集中挖礦。他們將這些礦機安排在電費地租便宜的深山中,沒日沒夜地同時進行計算,此時便形成了礦場。
然而礦場也隨著市場的擴大而逐漸不占優勢。由于各方算力勢力的崛起,礦場單打獨斗,越來越難挖到屬于自己的塊,出塊的不確定性很難保證收益能夠負擔起成本。
于是各個礦場決定抱團取暖,他們將算力匯聚在一起,最終成為了礦池。一方面出塊的概率大大提高,可以分得一杯羹;另一方面即是沒有挖到塊,礦池也會給他們固定的保底收益,就是出塊后獲得的
比特幣大頭會被礦池拿走——但是雖然是別人吃肉,但畢竟是自己實力跟不上,能夠喝口湯就已經不錯了不是嗎?
所以一句話概括,礦機匯聚成礦場,礦場匯聚成礦池,涓滴成河,川流入海。
那么現在的數字貨幣網絡里,節點已經不再再是個人的設備了,任何一個礦場或者礦池,都可以看作成一個大的節點,并且后者已經遠遠超過了個人設備節點,成為了比特幣網絡的主力軍。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