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
區塊鏈的快速升溫,共識算法雖然在變多。但經過長時間檢驗、被大眾熟知的卻沒有幾個。尤其是在EOS自身巨大的光環效應,DPOS被放大在聚光燈下審視、評判、猜忌。其實討論本是好事,可是基于正確認知的前提之下才可行。
“一票一投”和“一人一投”
我聽到過對DPOS最大的非理性評判就是:“一票一投”假民主。誠然在社會生產活動中,人類盡可能的實現一人一投,在各級市縣、國家的重要選舉中,在每一次的重要崗位變動里,在好聲音、相聲小品的晉級賽內。社會為了每一個人而努力做到公平公正,一人一投。生為社會的一份子,我感恩這樣的機制。但是這并不代表“一人一投”就適用于所有情景,尤其在
金融世界里。
自從1606年荷蘭發行了面值150荷蘭盾的東印度公司股票開始,就很少聽到對“一票一投”的反對,發展到現在,社會早已承認了金融世界中的投票制度,甚至你愿意,可以花錢買下一家公司所有權。仔細想來,“一票一投”更深層次的意義在于,你花費了比別人更多的金錢,就擁有更多風險,也理應獲得更多的回報和控制權。DPOS共識機制之所以要選擇一票一投,就是為了確保投入金錢最多的節點,在共識被破壞,運行不暢的時候,他們會是虧損最大的一方。只有這樣的束縛才是有效的,如果持有1EOS的人和持有幾百萬EOS的人擁有相同的權力,那才是最大的不公。
去中心化=基礎層存儲價值?
是否足夠的去中心化就可以等價于成為基礎層來存儲價值?其實用這句話來抨擊DPOS根本站不住腳。5月26日,比特金遭受51%的雙花攻擊,11月29日-12月2日,
加密貨幣Vertcoin遭到了51%雙花攻擊。不斷在發生的例子,已經驗證了單純的共識算法不能保證安全。
我們要知道,不論什么共識,它的終極目的就是為了安全,為了保證存儲在其上的價值安全。談到去中心化,就必須要談及被標榜為完全去中心化的
btc,難道它真的完全去中心化?前段時間吳忌寒在和奧本聰的算力戰開打之前,說過
比特幣價格會受損。結果接下去幾天就下跌。相比被礦場主宰的BTC,難道DPOS不是更加的去中心化么?
依然在發展的DPOS
合理的看待DPOS共識,并不是完美無瑕的。比如說選舉21個超級節點,是否可以添加一定比例的考核,后面100個備選節點的收益是否太低導致積極性缺釋,是否出現了一定的賄選情況,又該如何界定以及預防。但是這些問題都是在選舉節點內的問題,并不會對出塊部分造成影響,真正支撐DPOS的核心依然很健康。
在DPOS面臨一些抨擊的時候,一些潛在的信息也應該被公眾知道。采用DPOS機制的并非只有EOS一家,Bitshare擁有101個節點、Steemit擁有21個節點、Lisk擁有101個節點、Ark擁有51個節點、Torn擁有27個節點、EOS Force擁有23個超級節點。
經BM之手,從Btishare第一次采用DPOS機制距離現在已經有3年了,期間又經過Steemit驗證,我們可以看到DPOS機制沒有被證偽,也沒有被破壞,還被越來越多的項目采用、接納。如果說一種共識有問題,那么怎么可能會用在更多的項目身上。
而且DPOS并不止于此,BM和他的團隊依然在補充、完善共識機制,BM在2018年5月3日,在eos.io 3.0版本中,加強了最后不可逆塊導致的DPOS共識丟失問題。有興趣的可以查看https://github.com/EOSIO/eos/issues/2718
DPOS,依然在健康的繼續發展。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