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著石頭過河
行業落地探索面臨“雞生蛋,蛋生雞”的困境,一方面缺少成功的案例去沉淀標準和理論,導致初始探索異常艱難;另一方面,沒有成功經歷和成熟的經驗,使得后續探索步履維艱。而在被普遍視為
區塊鏈技術落地的首要領域——
金融行業里,業內也沒有成熟的方案,均處于“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
“為什么用區塊鏈?用區塊鏈有什么收益?區塊鏈收益如何量化?”度小滿在3年的區塊鏈摸索中,經歷眾多失敗和少量成功后落腳到這三個問題上。他們在白皮書中寫道,行業中的一些案例在回答這3個問題時都非常勉強、邏輯經不起嚴格的推敲。
區塊鏈和
加密貨幣評級機構標準共識齊特對鏈得得表示,團隊、項目執行、資金運營、外部環境是他們判斷項目的幾個標準。根據區塊鏈企業類型不同判斷維度略有調整。標準的嚴格程度是一視同仁。
數字貨幣數據與
區塊鏈項目評級機構
tokenInsight分析師告訴鏈得得:“我們對項目的評價有一套完善的體系,我們根據不同的行業形成不同的評級模型,關注每個行業獨特的風險點。”在TokenInsight評級模型中,分為團隊、項目、生態三大維度。
其實,區塊鏈項目自己設計的生態在很大程度上在著重展示自己的“通證體系”。有效性一直都沒有一個完全公認的定論,但是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如果用經濟學的思維去理解這個問題,可以從效用(Utility)的角度判定。效用是指商品或者服務為消費者帶來的價值,所以TokenInsight認為,Token的有效性應該由其為消費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來決定,后者是能夠真正提供效用的。
“從近代科學和工程的角度看,一切不可量化的效果都不可信。”度小滿在白皮書中談到,區塊鏈在業務上的效果決定了繼續推進的可能性。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