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系統和
區塊鏈的鏈式結構在結構上存在同構。考慮到供應鏈系統中的資金流、信息流、物流三流在供應鏈上流轉時,都需要鏈上的各個參與者不斷完成信息的推送和確認工作,而區塊鏈則能夠通過多賬簿的情況下的信息發布和確認工作。通過建立一個
聯盟式的區塊鏈,讓供應鏈上的每一個參與者都能夠將自己參與的信息發布到鏈上去,從而保證了信息的公正,也簡化了信息發布,而后確認的多次交互,簡化了整個供應鏈間的信息的流轉。
但是,考慮到在供應鏈中信息發布的特點要針對發布的信息量相對較多和鏈上的每塊大小有限的矛盾、鏈上信息的公開和信息可見的權限和安全防護的矛盾、聯盟鏈上各個參與者的身份鑒權的困難等問題對區塊鏈系統進行相應的改造來適應供應鏈系統的需要。
目前互聯網+實施的新技術往往不是銀行IT專注的方向,商業銀行為了能夠有效的使用這些新技術,一方面要成立團隊完成相應的知識儲備,特別是針對產品的風險預測模型團隊的建立;一方面也要用開放的心態,用“拿來主義”的方式,同外部
金融科技公司合作開展合作,將需要的相關技術快速引入,迅速實現建立相關產品的能力。
創新、輸出及服務提升
在整合了全行的業務和技術力量,引入相應的互聯網技術后,供應鏈平臺已經具備了基礎的服務能力。在對外服務期間要逐步完成供應鏈系統在產品設計期間的外部及歷史產品分析支持,在客戶建立期間客戶篩選的智能化分級,在貸前審批中的智能化自動審批,在貸中融資期間的自助化服務,在貸后的自動化還款及根據風險指標自動生成的盡職調查工單的生成,讓供應鏈系統逐步完善。
同時,在擁有供應鏈系統后,四處尋找業務拓展機會,將原有的供應鏈服務廣義化,尋找特定的場景,拓展供應鏈的服務,如針對各類業務保證金提供融資,針對各類商超鎖定供應商進行融資。也可以將供應鏈的聯調向邊緣移動,不將融資客戶關注在核心廠商的一級供應商,而是逐步將融資的重點向鏈的邊緣擴展,將業務從應收向數字貸款變化。
供應鏈金融的發展不止是銀行融資的提升,而是整個供應鏈參與者的共榮才能夠讓鏈能夠持續和發展。商業銀行在建立供應鏈平臺后,也要逐步引入平臺合作者、資金合作者來共同發展供應鏈業務,此時可以考慮在供應鏈平臺上開發相應的模塊來進行相應的操作,甚至可以考慮在云服務器上為鏈上的合作伙伴建立供應鏈服務,輸出技術和數據幫助其一起成長。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