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tion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option>
  • <table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table>
  • <td id="cacee"></td>
  • <option id="cacee"></option>
  • <table id="cacee"></table>
  •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 <table id="cacee"><source id="cacee"></source></table><td id="cacee"><rt id="cacee"></rt></td>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掃一掃,登錄網站

    首頁 區塊鏈生態 查看內容
    • 1898
    • 0
    • 分享到

    復合型資產崛起:穩定幣和STO背后的巨大風險是什么?

    2018-11-30 13:14

    來源: 橙皮書

    加密貨幣和傳統金融產品組合起來,構成一種新的復合型資產,比如穩定幣,比特幣ETF,期貨,STO,這股風潮最近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但是很多人忽視了這種資產背后的巨大風險:傳統金融和加密領域的結算系統截然不同,貿然跨界非常危險。

    復合型資產分兩種,加密式傳統資產和傳統式加密資產。

    前者包括穩定幣和token化的金條。這種資產看起來是加密資產,不過錨定的是傳統金融資產,比如美元和黃金。這類資產在區塊鏈上發行,交易和結算,但是它背后的標的資產是在傳統金融系統中發行,交易和結算的。

    后者正好反過來,比如以比特幣結算的ETF,期貨,掉期,存托憑證或者其他基于加密資產的衍生品。它看起來像是傳統資產,但是錨定的卻是加密資產,發行交易和結算和前者也正好相反。

    證券型token和現金結算的比特幣衍生品都不屬于混合型資產,因為他們的結算過程完全發生在單一世界,要么傳統要么加密,沒有跨界。

    證券型token和token化的證券是非常不一樣的,前者是純粹的加密資產,后者則是傳統式加密資產。現金結算的加密資產衍生品在傳統金融世界完成所有結算,不碰作為標的的加密資產,因此也不會引入越界的風險。

    加密和傳統金融的結算系統有著本質差異,這種差異影響深遠。大部分華爾街的專業人士并不理解這種底層系統的差異,他們也不需要去理解,每次出問題的時候,總有后臺的專門技術人員會搞定問題。我自己也是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才去研究結算系統的,當時是因為要構建保險金轉移系統,每筆交易金額巨大,結算復雜度也很高。這段經歷讓我意識到,加密資產結算系統要遠比傳統的優越。

    加密資產這種純數字的無記名證券,從設計之初就是點對點,以總數計算,實時結算。交易加密資產時,買家和賣家同時完成價值的交換。

    傳統金融系統完全相反,包含多層中介,以凈值計算,有延時。

    傳統金融這么設計是有原因的。比如延時就是為了讓金融中介機構能夠互相之間以凈值計算去結算。以凈值結算也是如此,它可以最小化中介機構必須持有的流動性和資本,哪怕會犧牲消費者的利益,但是方便了中介機構。

    按凈值結算時,買家和賣家不是實時完成價值交換的,而是先由中介機構把這筆未結算的交易放在那,等到特點時間(比如一天)再把這段時間里的所有交易一起結算。比如在證券行業里,經紀人會把所有客戶在一天內買賣蘋果股票的所有交易算一個凈值,一次結算,而不會每有一筆交易就結算一次。

    傳統金融結算機構的這些特點,帶來的風險是對手風險和不準確的產權賬本。對手風險是指合約中的一方違約的風險,在上面的例子中,就是經紀人拿了你的錢,卻不給你蘋果股票。

    不準確的產權賬本會導致Dole Food這樣的事件(華爾街會計系統憑空創造出了33%的虛假Dole Food股份),還有代理投票不準確的問題。傳統結算系統正是傳統金融的阿喀琉斯之踵。

    在加密金融世界里,對手風險就完全不存在了,點對點的系統天然就是一個delivery-versus-payment system。

    總結成圖表是這樣的:

    復合型資產崛起:穩定幣和STO背后的巨大風險是什么?


    由于加密系統客觀上有更低的結算風險,我認為不同資產的結算風險排序從低到高是這樣的:

    原生加密資產 
    加密式傳統資產 穩定幣
    傳統資產 
    傳統式加密資產  

    原文鏈接:
    https://www.forbes.com/sites/caitlinlong/2018/11/17/framework-for-understanding-blockchains-next-chapter-hybrid-financial-instruments-part-1/#1a3a9f8b5649

    作者: Caitlin Long

    譯者:leon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
    相關新聞
    發表評論

    請先 注冊/登錄 后參與評論

      回頂部
    • <option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option>
    • <table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table>
    • <td id="cacee"></td>
    • <option id="cacee"></option>
    • <table id="cacee"></table>
    •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 <table id="cacee"><source id="cacee"></source></table><td id="cacee"><rt id="cacee"></rt></td>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妖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