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
幣圈的熱鬧不同,
區塊鏈的其他應用一直沒有驚艷的表現,但是姑且還有幾家企業在默默發展,其中以BATJ較為穩健。
據媒體 IPRdaily發出的最新一期《2018 年全球區塊鏈專利企業排行榜 TOP100》顯示,阿里以90件的專利數量排在了全球第一。
阿里的技術都用在了哪些方面?2017年3月16日,支付寶愛心捐贈平臺引入
區塊鏈技術,實現了善款來源可追溯、慈善透明化;而后阿里與普華永道合作,通過區塊鏈打造了可追溯的跨境食品
供應鏈;推出我國首個基于醫療場景的
區塊鏈應用“醫聯體+區塊鏈”;今年2月,菜鳥已完成對進口商品的物流信息進行全鏈路跟蹤,消費者可以有查詢驗證;此外,6月份,阿里完成了首個電子錢包跨境匯款服務,8月份又發布了企業級的區塊鏈服務BaaS(區塊鏈即服務)。到目前為止,阿里已經對慈善事業、食品溯源、醫療、物流、
金融、技術輸出等等領域進行區塊鏈的布局。
正如阿里所說的“不能應用于現實場景的區塊鏈專利等同于零價值”一樣,其應用都實現了與現實的場景的結合。騰訊與阿里布局略有出入,但也是殊途同歸。
2016年,微眾銀行在
深圳參與發起“金
聯盟”,開發出了面向金融業的區塊鏈服務BaaS。去年4月,騰訊發布的《區塊鏈方案白皮書》中表示:“騰訊區塊鏈在鑒證證明、智能合約、共享經濟、數字資產等領域擁有多樣化的應用前景,為合作伙伴提供金融級區塊鏈基礎設施的同時,也為用戶提供更安全、平等的產品服務。”。2017年9月份,騰訊和英特爾簽署合作意向書。雙方將共同開發區塊鏈技術,用于騰訊TUSI安全實驗室,以推動
物聯網應用場景中安全防護能力的建立。騰訊還推出了“
公益尋人鏈”,在跨境匯款、保險、醫療衛生等領域也開始借助區塊鏈技術進行升級改造。
同樣,
百度和京東也在各領域將區塊鏈技術應用于現實場景。在幾大互聯網巨頭的努力下,區塊鏈技術重新獲得重視。
繼成立自貿區后,今年10月8日,海南自貿區宣布成立區塊鏈試驗區。在政策的傾斜下,正成為一個區塊鏈的試煉場,大批企業聞風而至。
任何一場技術的革新,起初都是在摸索與碰撞中前行的,走了些許歪路不可怕,即時修正走上正軌即可。這個行業需要一些領頭羊做向導,也需要媒體來導正風氣并提供有效的認知和建議。
至于區塊鏈未來會走向何方,難以概述。區塊鏈有無數種可能性,BATJ的應用也不過是其中一部分罷了,目前對區塊鏈的探索還處在初級階段,區塊鏈的未來有待大家的了解和探索。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