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自2009年作為
比特幣的技術面世以來,已近十余年,其對社會的貢獻已遠遠超越技術范疇本身,正如互聯網給我們帶來的信息高速公路一樣,區塊鏈也不僅僅是一項技術,更是一種去中心化、全球協作、開放、共建、共享、共擔的精神。
從區塊鏈的發展過程和趨勢來看,可能包含以下三個階段:
2.0時代,可編程的數字資產與智能合約;
3.0時代,應用落地與可編程的數字社會。
1.0時代,以比特幣為首的數字貨幣時代,但其實基于密碼學技術的比特幣,并不是最早的
加密貨幣,比如蒂莫西·梅(Timothy May)的加密信用(Crypto Credits),大衛·喬姆的Ecash,戴維的B-money,薩博的比特金……
比特幣在上述加密學的基礎上,得以成功,并憑借毫無障礙的跨國支付以及低成本的去中心化運營體系,強烈地沖擊了傳統
金融,
萊特幣,狗狗幣等一大批山寨幣也應運而生。比特幣白皮書網站注冊日期是1975年4月5日(具有特殊的政治隱喻,4月5日在貨幣史上是具有重要意義的一天,1933年4月5日,羅斯福沒收美國人的黃金,并要求以美元交換,造成美國人財富被洗劫40%。1975年,福特總統簽署“黃金合法化”美國人可以再一次合法擁有黃金)。
如果說區塊鏈1.0是以比特幣為代表,解決了貨幣和支付手段的去中心化問題,那么區塊鏈2.0就是更宏觀地對整個市場去中心化。
利用
區塊鏈技術的去中心化賬本功能創建、確認、轉換、轉移不同類型的數字資產(幾乎所有類型的金融交易都可以被改造成在區塊鏈上使用,包括股票、私募股權、眾籌、債券和其他類型的金融衍生品如期貨、期權等)并加入智能合約,變成可編程的金融,繼而創建不同資產的數字價值。
目前,包括高盛、摩根、納斯達克等金融機構在內的很多企業都開始研究區塊鏈技術,并嘗試將其運用于現實,金融體系正在被顛覆。
區塊鏈是一個制造信任的機器。在任何需要信任的領域,區塊鏈都有用武之地。如果說區塊鏈1.0,2.0是以區塊鏈技術為底層基礎,打通任何有形或無形資產的上鏈、數字化過程,那么區塊鏈3.0將是全民全社會數字化時代。
所有醫療、保險、
物聯網、
供應鏈、博彩、預測、產權、版權、公證、身份認證、公民服務、3D打印技術、
人工智能等等領域都將結合區塊鏈,整個社會將進入智能可編程時代。
屆時,人類社會的經濟規則、全球一體化模式、金融秩序、市場運行體系、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都將重新書寫。
未來已來,我們剛好在路上。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