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鄭志明發表了題為《
區塊鏈技術與發展的演講》。
以下為鄭志明演講全文:
今天是做關于
區塊鏈技術發展的報告。區塊鏈本質上是期望通過分布式的方法來建立可信的機制,企圖通過這樣一種機制的建立,能夠重新建立社會信任的關系。這樣的信任模式可以從傳統的人和人之間的信任模式轉化為對機器的信任模式。價值的轉移渠道從我們目前介于中介的這種高成本的通道,轉變為基于區塊鏈的低成本的安全通道。另外社會治理模式,從傳統的信息技術輔助的模式轉化為基于規則的法治模式。同時也可以實現行業基礎可信環境的建立,實現個人和機構的商業、社會信用數據的跨行業融合。
為什么現在一談區塊鏈都很熱,實際上從互聯網建立的信息互聯以來,信息通信發展大概經過這么幾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通過互聯網時代,我們建立了信息的互聯關系,通過這種移動互聯,我們建立了人人互聯的關系,現在我們談5G、
物聯網,實際上是建立了萬物互聯。這些聯系都建立了以后,信息、人、物都建立以后,目的是干什么,建立這樣的聯系后更方便實現價值的互聯。前面的互聯可以看到是數字經濟和社會治理的1.0時代,后面就是價值的互聯,這是2.0時代。這個互聯有個通道,最核心的通道是信任,是不是信任這種通道是在低成本下來運行。
現在我舉一個很小的例子,費雪是經濟學里定價理論很著名的專家,主要是指商業價值和流動貨幣之間的關系,費雪方程式,做了一些GDP和流動貨幣,不管是M1還是M2,乘以V,GDP要上去,要提高M1或者提高M2,或者你提高它的流轉速度,如果我們調整社會生產關系,來優化生產關系,做好以后,價值流轉快,提高貨幣的流轉速度。
區塊鏈是一種鏈式結構,通過它來驗證和存儲數據,通過分布式的方式,共識算法,來生成和更新數據,通過密碼的方法來保證數據的傳輸和訪問的安全,通過智能合約來編程和操作數據,這就是區塊鏈。
區塊鏈可以看成一個實體賬本,一個區塊相當于一個賬本的一頁,這里面記載的信息就是這一頁上面交易的內容,按照時間的順序,把一頁頁賬本釘起來形成一個賬本。
現在做起來很難做的是塊還有連接方式,區塊鏈就是那個塊和那個連接,實際上就是把一塊塊,現在我們可以看到年面那部分紅黃是塊頭,底下是塊體,把它哈希一下連接起來。如果描述它,這就是區塊鏈的全景圖,我們建立一個新建交易,要把交易告訴區塊鏈的所有人,通過一段時間把所有的交易記錄下來,要通過記賬,通過競選的方式,要弄一個記得又好又快的人,找出來把它記賬,加到鏈里去,在這個過程中形成了信任機制。
區塊鏈大概分成這幾層,底下四層是基礎架構,上面兩層是應用,區塊鏈起源于
比特幣,把這個技術抽出來,這個技術的特點遠遠超出了數據資產的應用范圍。在信息技術里,分布式實際上還是蠻早的,在軟件系統、硬件系統都發展到要建立分布式系統的理論和方法。我們在這方面比較早的看到關于比特幣點對點的報告,結合當時研究分布式的軟件系統,結合起來,對分布式系統的基礎科學問題,我們連著發表了兩篇文章,在這個文章里包括了很多當時對比特幣里面這種可信機制的建立一些觀點。
區塊鏈放到現在,一開始從公有鏈的角度來講,現在還有私有鏈、
聯盟鏈。我特別希望講的是分布式,現在我們很多人講區塊鏈都愛講去中心化,其實我覺得分布式比去中心化更能詮釋區塊鏈與產業的結合。在目前的環境中,去中心化是不現實的,多中心的分布體系更適合目前的行業管理現狀。這幾年區塊鏈技術在私有鏈、聯盟鏈的應用里已經有了初步的進展,但是不是沒有中心的,還是有中心的,只是種分布式。隨著應用場景這幾年發展很快,尤其這兩年,各種形態的鏈的結構也發展出來,主要是為了它的性能和協同匹配還有融合的問題,形成了各種各樣的鏈式模式。
總的來講,基于區塊鏈的經濟運行和社會治理架構,它的生態環境特征有這么四點:
第一點,開放共識,希望共同來維護數據安全,保證它的不可篡改形成。
第二點是分布式和去信任,這種分布式我還是要強調一點,在現階段還是去物理設備的中心化,并不等于去管理的中心化,沒有一個社會經濟組織里面是沒有介入管理的。去信任,傳統的人之間的信任轉化為對機器信任。
第三點,隱私和監管,數據本身由于不存在第三方平臺,而加密存放在區塊鏈上,實現隱私保護和授權共享。但是區塊鏈的運行規則中,我們一直擔心的是監管問題,由于數據對授權節點是公開透明的,通過區塊鏈技術非常有利于對數字的穿透式監管。
第四點是智能合約,基于區塊鏈合約規則的法治,頂層治理節點來制定智能合約,智能合約這件事情,合約就是規則,如果頂層治理節點來制定智能合約,合約就形成了你運行的規則或者法律,它可以自上而下100%的按照規則來治理國家、社會、經濟,避免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情況的發生,比方講大小合同。
構建下一代價值互聯網,為我們國家十九大以來一直提倡的實體經濟可以提供可信的一種平臺,而且總書記在今年我們開兩院院士大會的時候,特別在會上講,把區塊鏈列為五個待突破的新一代信息技術。
區塊鏈發展到現在,從應用視角來講,從需求可以看到,
金融、醫療等都可以看到區塊鏈的應用。
從市場應用來看,區塊鏈也逐步快速的能夠成為一種市場的工具,主要的作用是幫助社會來削減平臺的成本,讓中間機構成為過去;區塊鏈也將促使公司現有業務模式重心的轉移,有望加速公司的發展。從底層技術來講,有望成為數據記錄、數據傳播和數據存儲管理模式的轉型;區塊鏈本身更像一種互聯網底層的開源協議,在不遠的將來兩會觸動甚至會最后撤職取代現有互聯網的底層基礎協議,這件事情不是不可能,把信任機制加到這種協議里,實際上是面臨一個很重大的創新方面。從社會結構來看,區塊鏈技術有望將法律與經濟融為一體,顛覆原有社會的監管和治理模式;組織形態也會因此發生一定的變化,最終會成為引領人們走向基于規則的法治社會的工具之一。
什么領域適合區塊鏈技術,從現在的理解來看大概六個領域,第一個是生產關系,生產關系需要調整,第二個是多方交互,第三個是需要建立一種可信的模式,第四個是要去掉中介,更合理的安排生產關系,降低成本,還有原子性,還有隱私性,這六個方面如果總結得對,社會的很多領域都可以用到區塊鏈技術。
舉個小例子,現在我們老講在實體經濟里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或者融資成本高的問題,也不能說一說融資難融資成本高就歸到銀行歸到地方,確確實實在
供應鏈行業里,我們長期存在一些問題,虛假貿易問題、內部交易問題等等一些問題。目前銀行依賴的核心企業的控帶的能力和調節銷售的能力,處于風險的控制,銀行僅愿意對核心的企業有直接應付賬款業務的上游供應商來提供保理業務。但是有巨大融資需求的二級三級等等N級這樣的供應商,他的需求得不到滿足。供應鏈金融的業務量受到抑制,而中小企業由于得不到及時的融資,導致產品質量問題或者是融資成本高的話,他要降成本,產品質量等等出現一系列問題,并且最終傷害整個供應鏈體系。如果區塊鏈在里面實施,可以以以應付賬款憑證為基礎的多級企業信用的無限傳遞。以真實貿易為支撐的基于核心企業信用的應收賬款數字憑證,可基于區塊鏈實現資產自由拆分流轉,支持延期,可按需進行拆分融資,你只要給他一個信用憑證,出資方給的信用憑證按你需要拆分開,拆分開以后可以保證滿足產業鏈末端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這件事情從技術上來做其實并不難。
區塊鏈現在正進入2.0到3.0的過渡時代,1.0以
數字貨幣為典型特征,前段時間泡沫也很厲害,現在很多人在做這個東西。2.0時代以是智能合約為典型特征。3.0時代是基于規則的可信智能社會治理體系為典型特征,是全體系的,不是某一點的。
區塊鏈從科學和技術角度來講,它實際上就是解決三元悖論,可擴展性、分布式和安全性,像我們現在做的應用,一般來講都是得二,下一代區塊鏈的底層技術的核心是三元平衡尋優問題。
現在很多人講,我現在做底層架構,是用國家給的密碼標準或者安全標準,在家里面,我家的應用場景,這是完全錯誤的,這個底層架構是不好做的,區塊鏈概念,平臺是很低的,但是做好,臺階是很高的。大概講講這三塊涉及的范圍,可擴展性涉及到性能、分布式共識、安全性,把它再打開一點點,它是全系統尋優,這是個復雜系統,這件事情全局問題,不是某一塊問題,所以難在這個地方。打開以后涉及到很多技術,這些技術里面尋優怎么尋優,涉及到很多數學、安全性、計算機信息這些科學領域,通過這些東西來尋優,這是做底層架構的基礎。
現在高校發展情況,很多高校通過設立一些聯合實驗室等現在在做這件事情,北航現在參與到一些工業研究部門,成立一些認證聯盟,現在主要是在做一個底層架構,這種底層架構是基于我們對數學、對信息、對安全、對區塊鏈的理解在做,效果很好。實際上做這個東西,我們國內做底層架構的單位并不多,極少數能夠有能力做這個。
現在國內外關于區塊鏈都在忙活什么,國外以區塊鏈基礎技術平臺或者操作系統的研發為主,國內以
區塊鏈應用開發為主,要注意,一個是研發,一個是開發。建立我們國家的國家主權區塊鏈基礎平臺迫在眉睫。
謝謝大家。
(撰文:Times 編輯:Iron rabbit)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