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秘密”鎖定了數百家初創公司,原因是他們參與了
ico。目前,參與ICO的公司都忙于澄清其
token是否構成證券,如果是的話,其發行的token是否已向美國證交會注冊。
SEC收緊了對參與ICO初創企業的限制
雅虎財經和Decrypt聲稱“數百家參與token銷售的初創公司發現他們違反了證券法——盡管許多公司確信他們是以正確的方式參與ICO的。”
Decrypt指出:SEC已經大幅擴大了對某些ICO的打擊力度,致使數百家
加密貨幣初創企業面臨風險。該機構傳喚了更多的公司,重點是那些未能確保將他們的token出售給合格投資者的公司。
根據與超過15個行業內人士的談話,Roberts提到:作為回應,許多公司已經私下同意退還投資者的資金并支付罰款。但很多被傳喚的初創公司表示,他們被蒙在鼓里,很難滿足SEC的要求,也不清楚其他人如何處理此事。
在美國,IPO失敗,初創企業轉而求助于ICO
首次代幣發行(ICO)是對首次公開募股(IPO)的一種扭曲,在過去幾十年里,IPO在美國實際上已被扼殺。例如,傳統美國股市的上市公司數量幾乎是其他股市上市公司數量的一半。
受制于監管、進入壁壘和無數的法律糾紛,規模較小的企業在美國已被排擠在IPO模式之外。相反,那些曾經參與過上市某一階段的公司,排隊等候被老牌巨頭們并購或者收購。又或者干脆離開美國,到
香港等地嘗試上市。
因此,ICO至少是對目前這種環境的一種回應。大多數分析師都同意,ICO至少完成了兩件事情——
金融民主化和創新,但代價是一個充滿騙局的投機空間。比如某家初創公司可以通過包裝變得足夠有吸引力,從而快速出售其發行的token。
一場關于定義的游戲
在該機構發出傳票約一個月后,SEC主席杰伊?克萊頓(Jay Clayton)似乎使監管機構的意見非常明朗。在參議院關于加密貨幣的聽證會上,Clayton斷然說道:我相信我看到的每一種ICO都是證券。
Decrypt承認:很難說過去4年內到底發生了多少起ICO,至少有數千起。迄今為止,ICO已經募集了200多億美元,ICO熱潮在2018年1月達到頂峰。但目前人們對token銷售合法性的擔憂已經產生了負面效應。
眾所周知,任何發行證券的美國公司都會以各種形式受到SEC的監管。該機構的確提供了一個正式的豁免條件,但要求投資參與方僅限于“合格的投資者”——年收入超過200000美元,并持有至少100萬美元的凈資產。該因素導致了初創公司將尋求ICO放在首位。在同一次參議院聽證會上,Clayton被問及有多少家公司尋求SEC的批準,他的回答是“幾乎沒有”。
原文:https://news.bitcoin.com/hundreds-of-icos-being-secretly-investigated-by-sec-claims-report/
作者:C. Edward Kelso
編譯:節奏大師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