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 dApp和智能合約的效率
從以上的特性可以推導出的一件事是:基于公鏈的移動端應用不好做。 首先,是技術層面的困難。移動端計算性能和存儲空間受限,對于任何 dApp 來說都難以在移動端上跑公鏈的全量節點。因此,如果預期 dApp 的主要應用場景是在移動端,那么會面臨網絡貢獻量與使用量不匹配的問題。
其次,是政策方面的困難。無論在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擁有移動市場半壁江山的蘋果,都遵循需要有一個應用開發者來承擔應用可能帶來的侵權風險的原則。這導致一些基于社區開發的開源項目,無法登陸蘋果 App Store,因為事實上沒有人可以為應用中的內容負責。這種沖突,有點類似于實體經濟中的共享經濟,共享經濟瓦解了酒店集團、出租車公司的利益,同時分散了他們的責任。一旦出現事故,難以確定責任主體,也就無從談及追責和賠償。
其三,「不可篡改」=「無法消錯」。我們早前經常聽說區塊鏈是「不可回滾」的,后來我們又聽說很多區塊鏈社區投票一致實現了「集體回滾」。區塊鏈本質上是一種數據庫技術,在當今的大部分認知中,區塊鏈被認為是一種「先進」的數據庫技術。然而事實上,區塊鏈卻是一種天生瘸腿的數據庫技術。在數據庫最基礎的四大功能「增刪改查」(CURD)中,區塊鏈只能實現增和查兩項。這在區塊鏈的特性中被體現為「不可篡改性」,而大多數情況下這對于一項數據庫技術來說并不是什么好事。在傳統數據庫中,管理員擁有對數據庫進行任意修改的權限,這意味著數據庫中的數據出現異常,管理員一個人就可以實現數據的修正。而在區塊鏈中,并沒有這個管理員,想要實現數據修正,必須所有用戶同意才可以。
為進一步說明這個問題,我們假設有一個頂尖黑客通過漏洞,為自己的 QQ賬號增加了 100 萬Q幣。騰訊技術部門的成員發現了這一問題,只要在數據庫中將對應 QQ 的 Q幣值改回去就可以了。 而如果此時,Q幣是使用區塊鏈存儲的,那么麻煩就來了,因為這個黑客修改100萬Q幣的行為已經發生而且被同步到了每一個用戶的手里,那么騰訊不得不發出一個公告「請求」8 億 QQ 用戶共同修改這一事實才能「回滾」。這一問題不僅僅針對數據,而且也是對于智能合約。
另外,dApp在以太坊這些新一代區塊鏈技術中,主要通過智能合約實現。各節點全部不僅要存儲全部智能合約,包括絕大多數垃圾合約,而且需要運行同樣合約,既浪費存儲又浪費算力。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