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發改委“智慧南京”項目的一位負責人告訴《核財經》,對
區塊鏈在電子政務中的大規模應用并非一蹴而就,之前經歷了“房產交易與不動產登記一體化辦理平臺”的試水,才越來越發現區塊鏈的魅力。
房產交易與不動產登記業務涉及房產、國土、地稅、公積金等12個主體,參與部門和機構各自制定自己的流程標準、受理材料和窗口服務,從而導致服務標準不一、信息公示不全、辦理窗口分散等問題。以存量房交易登記為例,當事人需要到交易登記大廳3趟,到18次窗口,完成取號、交易、稅費、登記四大類業務。以紙質蓋章單據作為每個傳遞環節的判斷依據,辦一次交易登記需要提交19份材料。各部門只管收存自己的材料,讓市民重復遞交。
這個老大難問題,成為測試“基于
區塊鏈技術的電子證照共享平臺”效果的試驗品。
在基于區塊鏈電子證照平臺上,房產局和國土局雙方執行基于業務需求共識的智能合約,共同維護每條不動產數據的登記,有效解決了不動產交易過程中的難點問題,保證交易各方數據及信息共享的安全高效。
據《核財經》了解,“房產交易與不動產登記一體化辦理平臺”于2017年5月4日上線,實現了“四減一升”目標:將房產、地稅、國土等部門的咨詢、受理、收費窗口合并,實現交易登記類業務一窗聯辦。
具體而言,即將商品房買賣、存量房買賣、房屋贈與、司法裁定等40余項涉房交易登記業務整合到一個平臺,辦理環節由10至18個縮減至3個;申報材料由多個窗口提交19份材料,變成向一個窗口提交9份原件材料;受理商品房交易登記最快3分鐘,平均辦理時長16分鐘,當場辦結發證;受理存量房交易登記最快4分鐘,平均辦理時長21分鐘。辦事民眾只要排1個隊,到1個窗口,交1套材料,即可完成事項辦理,并可隨時在手機上查看全流程的進展情況,通過手機“一鍵”繳清所有稅費,免費的EMS 快遞所有權證、票據到家。
“截至2018年2月22日已服務申請146787人次,符合條件的開具電子購房證明59721件,辦理房產交易登記63097件,實收稅費22.44億元。”前述發改委負責人介紹,通過一體化辦理平臺,交易、核稅、登記的業務辦理環節僅為過去的八分之一,辦事人提交材料數量縮減52.6%,時間大幅壓縮,商品房交易登記現場辦結發證,存量房交易登記2.5個工作日內出證。
“市民可通過手機APP開具網上電子購房證明,1分鐘申請,2分鐘出具,實現‘零跑腿’。”這位負責人表示。
南京市“房產交易與不動產登記一體化辦理平臺”曾被包括中央電視臺在內的多家媒體報道,但隱藏其后的區塊鏈技術并未在行業內引起廣泛關注。
直至2018年8月24日,銀保監會、中央網信辦、公安部、人民銀行、市場監管總局五部委聯合發布《關于防范以“虛擬貨幣”“區塊鏈”名義進行非法集資的提示》,無論是為了規避風險還是技術發展的需要,無幣區塊鏈的概念成為主流。此時,南京市政府在區塊鏈領域的布局凸顯出來。
7月20日,南京市江北區宣布成立百億產業公鏈基金,搭建產業公鏈平臺。
8月28日,南京市人民政府、南京大學、
江蘇銀行、中國人民銀行南京分行和中國人民銀行
數字貨幣研究所共建的南京
金融科技研究創新中心正式揭牌成立。該中心整合了全市政府部門、高新園區、金融機構、高校、科研院所、研發企業等相關優質資源,區塊鏈等新型技術成為其重要支撐。
9月27日,南京仲裁委員會宣布,深度利用區塊鏈技術,協同存證機構、金融機構、仲裁機構等對電子數據的存管,實現證據實時保全、電子送達、在線審理與裁決的網絡仲裁平臺上線運行。
南京市,在無幣區塊鏈概念下形成領跑態勢。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