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財富》雜志“全球40位40歲以下的商界精英”排行榜中,還有一位俄羅斯人:
telegram創始人帕沃·杜羅夫(Pavel Durov)。簡單理解,俄羅斯的Telegram就相當于中國的微信。
在
幣圈,Telegram是當之無愧的首席社交應用,普京都曾是其忠實用戶。Telegram創建五年,每個月的用戶活躍量達到2億多名,用戶遍及全球。
開源、加密、可匿名、群聊人數最高可達10萬、歷史記錄永久查看,消息永久保存,這個開源的加密聊天軟件極大程度地滿足了
區塊鏈社群的需求。《每日經濟報道》援引一幣圈投資人的話稱,“現在全世界的
ico里面差不多60%到70%是在Telegram上做宣傳,市場占有率很高。”
Telegram曾發起過一次ICO,銷售代幣TON(Telegram 開放網絡)。據華爾街日報,Telegram從不到200個投資者中獲得16億美元。這是當時所有的ICO中的最大數額。
同樣涉及區塊鏈,俄羅斯政府對Pavel的態度卻遠不及V神。
除了Telegram公開發行俄羅斯不允許的ICO外,因拒絕交出涉恐社群的信息,Telegram被認為是暴動的幫兇,現在,他正在對抗俄羅斯和伊朗的禁令。彭博社報道稱,伊朗政府對應用程序的隱私功能感到非常不滿,以至于他們已經對杜羅夫進行公開指控。
俄羅斯對區塊鏈行業的定義和法規始終懸而未定。但目前,俄羅斯對境內區塊鏈行業的監管已經涵蓋媒體、交易所、ICO平臺、挖礦機構、投資機構等一系列生態產業。
8月底,俄羅斯警方沒收了BBFpro公司的22臺
比特幣ATM機的舉措,更加凸顯出監管的嚴格 。這是一次較大規模的清繳,警方將這些ATM機從俄羅斯9個城市的購物中心、商店和酒吧等所在地一一拆除。實際上,大多數俄羅斯官員和監管機構都支持加密采礦,但都不太愿意接受
加密貨幣的合法化并允許其在該國流通。
俄羅斯中央銀行也在尋求跟蹤
數字貨幣交易的方法,試圖防止數字貨幣存有欺詐的可能。從4月初開始,俄羅斯中央銀行啟動的ICO發行監管沙盒項目也于今日正式落地,并成功進行實驗性ICO。在這個沙盒內,俄羅斯央行將會與各州監管當局、特定行業協會和研究機構一起合作,評估沙盒中部署的項目。這也代表著未來俄羅斯將會有嚴格、規范的ICO標準。
此前,俄羅斯還曾通過對選定的加密交易強加“ 了解您的客戶”(KYC)的要求來管理區塊鏈行業。
如何對這項新技術進行監管,是許多國家正面臨的難題,俄羅斯想要在區塊鏈上放手一搏,就必須建立相應的法律規范。
到目前為止,俄羅斯議會國家杜馬(State Duma)已提出三項有關區塊鏈和加密技術的法案。其中包括,將區塊鏈的基本術語引入俄羅斯法律用語,如“代幣”、“區塊鏈”;限制向授權的
金融機構兌換代幣,指定俄羅斯銀行(Bank of Russia)作為監管機構,負責控制俄羅斯境內的加密貿易和ICO。
在俄羅斯,法案通過需經過三次審核,俄羅斯內政部(MVD)已決定從第二次開始加入辯論 ,他們希望在有關比特幣和
以太坊等開源代碼的流通法律文本中提出一些更正。同時,還希望能推動加密實體企業在相關政府機構的強制注冊,這些機構需履行金融和稅收法規,同時為區塊鏈行業中的模糊活動確立刑事責任。
監管的嚴格必將引起行業短暫的衰減,今年下半年,這些擬定法案是否通過,就將決定俄羅斯區塊鏈領域未來走向。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