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密世界中,有一個叫作“第一方保管”的概念,說的是只有你擁有你的私鑰。在這個管理模式下,由你個人對你的加密資產的記錄、儲存和資產安全負責。這種方式帶來了許多好處:對資產的控制權、更快的交易速度、更低的交易費用以及匿名性……但同時,也要履行相應的責任。對于擁有多個錢包的人來說,這絕非易事。接下來我們來進行詳細分析。
與此同時,在傳統金融中,已經很長時間沒有出現過“第一方保管”了,因為大多數情況下像 TD Ameritrade 或者 Fidelity 這樣的資金托管平臺保管著你的股票、債券以及現金,這叫做“第三方保管”。在這種模式下,平臺代表你持有中心化的交易記錄本,代表你與經紀人和票據交換所對接,以保證你的資產結算、儲存和保管的有序性。相應地,平臺會收取服務費,會獲得你的資產的抵押權,會保留凍結或限制你資產的權利,或者通過其他方式從你的債券中獲利。
相較傳統的中心化金融體系,去中心化的區塊鏈協議和它的原生資產有許多優勢,它們運行更安全,不會出現單點故障,并且隨時都能完成“去信任”的點對點交易。非托管的加密資產錢包通過只允許單一用戶訪問其私鑰的方式,拒絕中心化機構的訪問,使得用戶擁有了對它所擁有的資產的完全控制權,這一模式賦予了個人和公司財務獨立的權利。你想要交易無邊界么?你想要實現瞬時交易么?從區塊鏈原生生態系統在全球增長的現狀來看,這就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所想,因此“第一方保管”模式就顯得更加重要。
“第一方保管”的責任
如果我不慎遺失了我的私鑰,我的資產會丟失么?在大多數情況下,很遺憾地告訴你,是的。這就表示記錄私鑰信息、密碼短語以及種子信息是非常重要的,是加密資產管理的重中之重。所以,自我保管要求一些組織機構和現代工具來幫助簡化這一問題。
錢包安全的早期實踐者就是比特幣。比特幣錢包的私鑰一旦丟失,是無法恢復用戶的賬戶的,這就意味著用戶需要一直記住長串的密鑰,這是一項復雜的工程,不僅需要時間精力,也需要極大的耐心。
每個加密資產錢包都有啟動和驗證每筆交易的責任,這也就需要額外的安全措施以及更多的私鑰信息。而這個世界上有幾百種加密貨幣和代幣,每一種都有它自己的錢包技術、鑰匙、口令以及與眾不同的運行方式,于是問題更復雜了。順便說一句,密碼是用來破譯錢包信息的,但密碼的安全性同樣重要。
簡而言之,你需要對你的私鑰是如何備份的了如指掌,并且給所有的私鑰的備份加密。現代技術的難題便在于便利性與安全性之間的悖論。
解決加密資產存儲問題的一個方式是使用硬件錢包(“冷錢包”), Ledger、 Trezor 和 KeepKey都是常見的冷錢包。因為不像軟件錢包和交換錢包那樣依賴互聯網而容易被惡意攻擊,冷錢包是儲存加密資產最安全的方式。冷錢包沒有連接任何交換機,這使得它們更安全,但當你想要進行交易時,就顯得不是很方便。即便曾經被損壞,空氣間隙(指從你電腦的USB接口上拔下硬件錢包)也能給杜絕一切脫機的惡意攻擊(比如通過本地電腦運行系統的病毒和其他攻擊手段)。硬件錢包需要一個安全運行的PIN碼或密鑰。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