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
金融指出,監管科技將走向金融監管的全鏈條運用,且監管端與合規端共同發展監管科技將成為主流。各國與各組織正不斷加強監管科技在監管事前與事后的應用;監管機構方面,在加強技術研發之余,也在尋求與銀行及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
2015年,美國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NASDAQ)推出Linq,使非上市企業能夠基于
區塊鏈技術的數字方式代表股權;納斯達克指出,使用該技術的“概念驗證”可降低99%的風險,且發行人和投資者都能在線處理文件,減輕行政負擔。隨后,其也推出與花旗集團合作的ChainCore和與Gemini合作的SMARTS市場監視技術,前者實現全球性支付處理并自動對帳,后者則提供限制市場操作的安全措施,且被認為是世界上部署最廣泛的監控系統。
此外,
區塊鏈技術將成為監管科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智能合約、智能監管報告等,都將被進一步開發與運用,成為建立信任機制的工具。IBM與外匯市場基礎設施公司(CLS)合作,創建Ledger Connect平臺,旨為將區塊鏈技術運用于多種金融領域,目前已吸引花旗銀行在內的9家金融服務機構參與驗證和測試。
報告指出,需要改進的部分,則是監管科技的數據治理和功能明確性,例如監管機構的資訊取得與使用權限、商業機密保護和公民個人信息管理等,皆須由法律規范和保障。而透過監管科技取得并梳理、呈現給決策者的數據資訊,應作為輔助性參考材料或必要因素,甚至對資料的可信度,皆是評估和提升監管效率必須考量的課題。
可以確定的是,隨著監管端運用的層面加深加廣,監管科技也正朝制度化邁進。數據自動化管理提供商Confluence公司的Unity NXT監管報告平臺在SEC頒布的《投資公布現代化規則》下,通過提供數據收集和工作流程自動化,使共同基金能在內部重復使用單一、驗證的監管數據集完成“端到端”的申報流程,進而滿足報告要求所需的數據質量、可擴展性和時效性。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