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類型的監管合作對該地區來說是令人鼓舞的跡象,尤其是對泰國來說,那里的監管機構一直在迅速工作,為
區塊鏈和
加密貨幣技術提供一條法律途徑。
今年6月,泰國政府將七種加密貨幣(
比特幣、
以太坊、Bitcoin cash、Ethereum classic、Litecoin、Ripple和Stellar)合法化。它還允許有限數量的加密貨幣交易所和經紀自營商申請營業執照。然后在7月份,泰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允許更多的數字代幣發行商提交申請。同月,證券監管機構將
icos分為三類:投資代幣、實用代幣和加密貨幣。從這一時間表可以清楚地看出,這些監管機構執行決策的速度已經超過了西方多數國家以及亞洲其它國家。
這種快速決策的部分原因在于,泰國的監管機構對知識交換持開放態度。例如,泰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最近與Vitalik Buterin和OmiseGo團隊就交易所ICO的現狀進行了對話。對于泰國來說,擁有一支像Omise這樣的本地的、知識淵博、久負盛名的團隊,對于為企業營造一個明確的監管環境非常有幫助。
事實上,我們看到外國公司已經開始被泰國的加密機會所吸引,西方和東方企業都在該國尋找機會。7月初,韓國第二大加密貨幣交易所Bithumb,在獲得當地政府的監管批準后,宣布計劃在泰國開業。IBM和Krungsri——泰國最大的
金融機構之一,擁有860萬張信用卡、銷售融資和個人貸款賬戶——宣布了一項為期五年的1.4億美元的合作計劃,以建立數字銀行業務,其中包括
區塊鏈技術。加密的勢頭可能會繼續在泰國更盛,更多的公告和發展計劃將在今年下半年公布。
不僅私人加密貨幣公司可以參與,泰國政府也在測試自己的區塊鏈技術。例如,它允許泰國債券市場協會創建一種“債券幣”,這是一種在私人區塊鏈上定制的代幣,獲得允許的參與者包括發行者、投資者、監管機構和注冊公司。
就在上周,泰國銀行為其央行
數字貨幣(CBDC)倡議的Inthanon項目勾勒了初步路線圖。此前,加拿大央行、
香港金融管理局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等其他央行也啟動了類似的項目。BoT計劃與8家參與的銀行合作,開始建立一個原型。Inthanon項目宣布:“BOT和參與的銀行將合作設計和開發一個概念驗證原型,通過發行中央銀行數字貨幣進行批發資金轉移。”
Inthanon項目的第一階段將涉及開發和測試關鍵的支付功能,如流動性節約機制和風險管理。該項目預計將于2019年第一季度完工,其成果將非常能說明泰國在東南亞取得的進展。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