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上鏈帶來的優勢是顯然和肯定的,但是怎樣根據資產的特有屬性去實現相應的解決方案是之后需要著重考慮。
1. 資產上鏈是共識問題:資產上鏈本身不是一個技術問題,而是一個共識轉移的問題,即完成共識從鏈下到鏈上的轉變。所以理論上所有資產都是可以進行上鏈,只是適合或者不適合的選擇問題。
2.
區塊鏈原生資產最先流通交易:區塊鏈化的資產本身沒有上鏈的流程,產生于區塊鏈,所以最為優先作為在鏈上流通的資產。該類資產在區塊鏈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流通非常的便捷,無需鏈下的相關配合,所以優先在區塊鏈上進行流通。
3. 數字化權益類資產優先上鏈:這一類資產具備數字化、標準化以及可區分度,這些都完美契合區塊鏈資產上鏈的條件。再加上配合各國政府的法律法規,則資產在上鏈之后也是符合法律認可和監管,具有很好的合規性。
4. 高價值實體資產可次級上鏈:高價值資產一般具備一定的獨特的可識別標識,并且對流通效率有一定的要求,因此進行資產上鏈是一個可行的選擇。
5. 低價值實體資產及數據類資產上鏈難度大:低價值實體資產以及數據類資產,極度非標化,無可區分識別標識,一方面在上鏈要求上不是非常符合,并且從流通價值上考慮,價值跟流通沒有正相關的關系。
6. 資產上鏈促進價值流通:區塊鏈的本質是去信任,通過技術來解決兩者之間的信任問題。信任問題一旦解決,陌生人之間的交易就會變得更為容易,整個資產流通系統的效率隨之增加,不需要周邊熟人介紹或者第三方中介平臺進行“牽線搭橋”。同時運用跨鏈技術實現各鏈之間相互連通的狀態,各鏈用戶和流通資產相互共享,從而促進了整體的資產流通效率。
7. 資產上鏈還有一定的技術難度:不管從資產的鏈上鏈下一一映射還是鏈下資產數據跟鏈上實時同步更新來看,資產上鏈都還存在著相關的技術瓶頸。除此之外,從法律法規的角度來看,區塊鏈資產上鏈的法律保障等方面的體系建設還不完善,有待進一步的改善。
總之,資產上鏈是未來的發展方向之一,我們應該去擁抱這樣的新科技,但是也需要從實踐落地的角度去思考,選擇合適的資產去上鏈,后續再不斷更新迭代。
(作者:哈希未來|曹黎軍、謝冬、江澤武,;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鏈門戶官方立場)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