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正值八月盛夏,
幣圈卻已提前進入了寒冬。
區塊鏈的風口,來得快去得也快。短短數月,年初高歌猛進一哄而上的區塊鏈從業者,如今不少已經打起了退堂鼓鎩羽而歸。
只要站在風口上就能掙著錢的草莽時代已經過去,破發、歸零、空氣、錢荒等高危詞匯,頻頻出現在各大媒體版面。投資方也收起了年初隨意沖進新領域的魯莽勇氣,投資邏輯從風口邏輯走向風控邏輯。不少公司趁著業績尚佳的情況下,抓住最后一波上市窗口,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扎堆赴港上市。
7月13日,港交所迎來8家公司上市,網友戲稱港交所的上市鑼都不夠用了。從企業著急IPO上市的動作可以看出:大環境不景氣,一級市場開始鬧錢荒了。兜里沒錢繼續燒的企業,只好快馬加鞭地排隊上市,去二級市場融錢。
它們可能曾經是投資機構瘋搶的明星企業,但在熊市來臨之際,它們也正在面臨前所未有的爭議,不僅公司估值飽受爭議,破發還成為了常態。
區塊鏈曾經有多熱?我們從一些數據上或許可以得到佐證。
2017年中國提交的225項與區塊鏈有關的專利申請中,約占全球份額的56%,與2016年相比翻了整整兩倍;
2017年中國區塊鏈相關項目融資額總額超過12.7億元,融資事件54起,而僅2018年第一個月,區塊鏈行業融資額就達到6.8億元,融資事件19起,融資金額和獲投企業數量甚至超過2016年一整年;
目前區塊鏈相關企業超過2000家,2017年以后注冊的新公司約占往年公司總和的130%。
此外,投資大佬也紛紛在區塊鏈賽道進行大手筆投資。
據CVSource數據顯示,在2015-2017年間全球發生的459筆投資交易中,投向
金融領域投資數量相當于其他行業的總和。投資人最大的變化在于更看好虛擬貨幣和區塊鏈的中小媒體在未來三年的發展前景。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7年末,全球共有超過1600家區塊鏈創業公司先后設立,較2012年不足200家的情況增長了十余倍,年均增長率達51.6%。
在投資輪次方面,種子輪及天使輪的占比仍然保持在60%以上,但獲得D輪以上融資的企業屈指可數,生存難同樣是中國區塊鏈企業面臨的亟待解決的問題。
區塊鏈方面數據的暴漲,反映出區塊鏈概念的火爆,甚至被視為是區塊鏈泡沫的標志之一。
然而不到半年的時間,風向已然發生了改變。
上周各大區塊鏈主流媒體都在為幣圈寒冬刷屏,隨著
比特幣領跌到6000美金,
以太坊從1400美金最低跌至250.2美元,一眾小幣種更是清一色的破發。如果幣價的漲跌都是常事,那么這次幣圈寒冬還多了些不一樣的大戲。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