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
區塊鏈是自運轉的體系,那么,它也就帶來了新的組織方式。它會有社區的治理生態,而不是傳統中心化方式的治理。比如公司治理模式,在區塊鏈時代可能是不合適的。
傳統的公司是股份制思維,區塊鏈模式,則是真正的社區生態思維。傳統的公司追求的是利潤,通過獲取最大的利潤,回報給股東,很難做到用戶第一,偶爾也有公司這么說,但基本上大多數限于口頭的感召,本質上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
因為公司組織的存在是以利潤來衡量其價值的,只要有很好的利潤,公司的估值升高,股份越來越值錢。
只要在傳統公司工作過,都會有類似的感受,公司大了都不差多。創業初期的初心都很難再有。一些傳統互聯網巨頭之前發生過用戶信息被利用的丑聞,核心也是它們的商業模式本身,它們必須擁有用戶的數據,才能持續獲利走下去。
而區塊鏈第一次改變了這個關系,項目價值不再依賴于利潤本身,而源自于社區用戶的使用、認同,只要社區生態能夠循環下去,就有價值。這個體系的價值不在于利潤,不盈利也沒有關系,只要有一個產生、獲取和消耗代幣的循環體系,只要能正向跑起來,它的代幣價值都有機會升值,所有在生態體系中的人都能夠由此獲得利益。這里需要注意的是,這個循環是基于體系內的勞動、貢獻、回報而產生的,也就是必須要有真正的價值才有意義。
而在這個過程中,跟上市公司不一樣,利潤不重要,重要的是
token的基礎價值和社區用戶的認可。看看
比特幣和
以太坊就知道了,目前比特幣價值1000多億美元,以太坊價值280多億美元,他們的利潤在哪里?盈利在哪里?不重要,重要的它的網絡效應,它有多少開發者、有多少用戶在使用它們。基于價值的基礎上,token也能讓體系正向循環起來。
傳統的公司組織有一個CEO,有董事會。股東來決定是否要更換CEO,需要第三方審計來看公司賬務是否有問題。為了激勵員工,需要給員工期權。
但區塊鏈通過記賬、共識、代幣、加密等就可以實現協作,大家有相同的利益,讓系統正常正常運行和發展壯大。
這里你不用安排一個公司的治理機制,不用CEO、董事會、不用員工期權、不用員工工資、不用組織供應商、生產商和經銷商。這些產業角色會自行組織,根據激勵機制自行加入或退出。由于沒有中間方,價值分配更加直接,所有參與者都能受益。
比如基于區塊鏈的共享經濟,不用給Airbnb、Uber平臺付費,例如,房東和房客、司機和乘客之間直接點對點交易,無須上交20%利潤給平臺方,這會讓雙方有更大的積極性,創造更大的價值增量。
區塊鏈有可信任的賬本記錄,有共識機制,有密碼學支持,有統一的社區目標和協議規定,有代幣經濟模型,有可信任的代幣。這些都是支撐它這個組織形式存在的基礎。
當然,中心化和去中心化機制各有自己的優勢,中心化的效率是目前去中心化無法比擬的。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