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說來包括以下幾個特點:
通證作為數字權益證明,是數字經濟中流通的價值權益,因此它不僅僅具備通常的貨幣屬性,而且也能在一些特殊的數字場景中發揮常規貨幣無法發揮的作用,擁有一般貨幣無法達到的特殊屬性。
比如Slock.it基于
以太坊計算機所構建的“通用共享網絡(Universal Sharing Network,USN)”,它的目的就是“重寫物體如何共享的規則,并使任何個人或企業能夠通過其家庭,電器或辦公樓的貨幣化”,而這個功能是普通貨幣無法完成的。
通證由于流通于數字經濟之中,因此其加密屬性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如果沒有
區塊鏈技術中的密碼學所保障的真實性,防篡改性以及時間戳等特質,通證的信用就無法保障。
我們說貨幣的背后本質就是信用,而區塊鏈如何賦予通證以信用呢?主要就是來源于數學,密碼學以及對技術保障的分布式共識的信任。正因為如此,數字通證才具備其信用特質,也因為如此才會被有心之人拿來誤導大眾進行荒謬的炒作。
通證的流通性是超越普通貨幣的,原因在于數字經濟所依賴的基于比特的網絡流通效率遠高于現實經濟世界。
區塊鏈網絡中通過構建不同的
社群來形成不同的DAO(未來經濟的主體),而通證就是購買這些
區塊鏈項目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的權益憑證。如果這些網絡本身提供的產品和服務沒有實際的應用價值,那么
token就毫無價值了,也就變成了所謂的“空氣幣”。
這個基本邏輯梳理清楚以后,我們就能理解,為什么區塊鏈社群一定是基于實際的產品和服務。就好比一個企業,如果它無法提供任何有價值的產品或者服務,那么它的股票價值也應該是一文不值的。
通證經濟要解決的微觀問題就是其機制設計問題,由于通證相比一般貨幣或者權益憑證來說,可以將很多無法量化的權益進行通證化,因此它所構建的商業體系就更為復雜多元,而其機制設計更涉及了一個DAO組織的基本邏輯和商業模型,這是現在很多從事區塊鏈行業的專業人士所研究的問題,也就是所謂“幣改”問題。
其實質討論的就是企業通過發行通證進行幣改轉型,將企業的資產數字化的同時也重構了企業的基本形態。這里面要討論的內容就同時涉及數字經濟的企業生態以及通證經濟中關于貨幣價值和數量的量化問題,只有同時從管理角度和經濟學角度著手,才能真正解決這個問題。由于篇幅所限,我們后續專門撰文研究。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