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
物聯網基礎標準工作組總體組組長沈杰舉了個例子:市場上標著“陽澄湖生產”的大閘蟹太多,雖然都有“證書”或“數據記錄”,但不可能都是真的。消費者要恢復信任,
區塊鏈能幫上忙。
沈杰向科技日報記者介紹了長三角的一個案例,區塊鏈用于漁業:物聯網傳感器監測魚塘的水質,數據傳上區塊鏈;
金融機構根據數據給農民貸款;農民做出消費者可追溯的產品,拿到更多利潤。
據報道,某大型
電商也在
農業中引入區塊鏈,讓一頭牛從出生到商場上架,每一步的數據都上區塊鏈,無可置疑。
沈杰認為,已經數字化的領域,區塊鏈更容易落地。“一個是數字版權,比如互聯網音樂的知識產權;一個是博彩業,互聯網博彩難以避免欺詐,有了區塊鏈,信用可以建立。”
沈杰說:“另一個可能是游戲的虛擬收入比如積分,過去離開了游戲這些積分就沒用了,區塊鏈可能會推動各種游戲的互通。”
銀行或將是背后金主
“現在很多銀行業務已經籌備,或實現交易數據的區塊鏈化,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跨境跨行匯款效率。”江澤武說,“區塊鏈化的公共賬本,能夠讓各個國家、各個銀行體系的數據互通互聯,實時同步更新。”
江澤武說,在支付、房地產金融、資產證劵化、資產管理、票據金融等領域,區塊鏈可以更好地控制風險,降低交易成本。
“房產中介和銀行一定會喜歡
區塊鏈技術帶來的秒級別服務的。”貝殼金控集團首席執行官孔令欣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區塊鏈幾秒鐘就可以促成一筆過去需要好多天才能完成的房產交易。
孔令欣說,銀行的痛點是風控難以認證很多信息:購房者的實際工資、實繳社保及公積金等,而區塊鏈可以杜絕數據作偽。
“正是由于銀行對真實數據的要求遠遠高于其他行業,現在很多銀行都在積極擁抱區塊鏈技術,包括對
區塊鏈項目的投資,背后都是銀行等大型金融機構。”孔令欣說。
雖然區塊鏈體系的交易量,和主流的世界金融交易體系相比,仍是九牛一毛,但金融界十分積極。近5年來,區塊鏈領域最活躍的專利申請者,是總部位于美國的支付巨頭萬事達,其次是列支敦士登的n鏈控股。申請區塊鏈專利的著名公司還包括美國銀行和英國電信等巨頭。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