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能三角理論
區塊鏈世界的突破性建設,受限于一個著名的理論:“不可能三角理論”,即安全性、去中心化和可擴展性三者不可兼得。它就像一個緊箍咒,束縛了孫悟空的野心達成。但反過來想想,如果孫悟空上來就性格乖巧(安全)、充滿愛心(去中心)和本事通天(可擴展性),這樣的西游漫記,也就不會流傳于世。一個生靈的成佛歷程,是見心見性的自我修煉,而一條公鏈的成熟,也是掙脫“不可能三角”的迭代過程。
第一,數據安全性是公鏈的基礎屬性。
目前區塊鏈保證數據安全,主要靠三個動作:
1、依據時序性做數據塊的連接,可以防篡改;
2、交易記錄用加密技術進行簽名保護;
3、數據分布在分散網絡里,用共識機制防止雙花攻擊。
即使如此,區塊鏈依然存在漏洞,諸如雙花(雙重支付)、戰略挖掘(如多機挖礦)等。
第二,去中心化是區塊鏈與互聯網的根本不同。
去中心化存儲和交易,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也讓更多的組織和個人低門檻地參與到生態建設中,包括共享自己的算力、存儲空間,同時,點對點傳輸也保證了網絡安全性。但這種權力的下放,也使得部分共識機制出現風險,譬如依據算力多少來獲取獎勵的POW機制,使得挖礦成為很多大玩家的壟斷行為。就拿
比特幣來說,全球200萬臺礦機集中在數十家礦池里,算力的壟斷性控制背離了去中心化的初衷。
第三,可擴展性是區塊鏈的最大難題。
互聯網是速度和效率的象征,我們甚至習慣了秒速的暢快,對任何一個需要7秒鐘以上等待時間的產品越來越失去耐心,而這恰恰是區塊鏈真正的自卑之處。基于這個痛點,公鏈玩家不斷在側鏈技術、閃電網絡和分片技術等三大領域深耕,試圖解決吞吐量低的難題,令人唏噓的是,遍覽諸多公鏈,絕大部分的表現卻不盡如人意。
從區塊鏈的產業生態來看,公鏈技術的突破是解鎖區塊鏈世界的關鍵一環,這也使得越來越多的機構和創業者,躋身于公鏈技術的探索中。然而,公鏈的競賽難度,遠遠超出了人們的想象,它對團隊的技術要求太高了。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