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漫談(一)
2018-8-12 19:04
來源:
兄弟連教育
金融衍生品和價值穩定的貨幣
金融衍生品是“智能合約”的最普遍的應用,也是最易于用代碼實現的之一。實現金融合約的主要挑戰是它們中的大部分需要參照一個外部的價格發布器;例如,一個需求非常大的應用是一個用來對沖以太幣(或其它密碼學貨幣)相對美元價格波動的智能合約,但該合約需要知道以太幣相對美元的價格。最簡單地方法是通過由某特定機構(例如納斯達克)維護的“數據提供“合約進行,該合約的設計使得該機構能夠根據需要更新合約,并提供一個接口使得其它合約能夠通過發送一個消息給該合約以獲取包含價格信息的回復。
當這些關鍵要素都齊備,對沖合約看起來會是下面的樣子:
等待A輸入1000以太幣。.
等待B 輸入1000以太幣。
通過查詢數據提供合約,將1000以太幣的美元價值,例如,x美元,記錄至存儲器。
30天后,允許A或B“重新激活“合約以發送價值x美元的以太幣(重新查詢數據提供合約以獲取新價格并計算)給A并將剩余的以太幣發送給B。
這樣的合約在密碼學商務中有非同尋常的潛力。密碼學貨幣經常被詬病的一個問題就是其價格的波動性;雖然大量的用戶和商家可能需要密碼學資產所帶來的安全和便利,可他們不太會樂意面對一天中資產跌去23%價值的情形。直到現在,最為常見的推薦方案是發行者背書資產;思想是發行者創建一種子貨幣,對此種子貨幣他們有權發行和贖回,給予(線下)提供給他們一個單位特定相關資產(例如黃金,美元)的人一個單位子貨幣。發行者承諾當任何人送還一個單位密碼學資產時。發還一個單位的相關資產。這種機制能夠使任何非密碼學資產被“升級“為密碼學資產,如果發行者值得信任的話。 然而實踐中發行者并非總是值得信任的,并且一些情況下銀行體系太脆弱,或者不夠誠實守信從而使這樣的服務無法存在。
金融衍生品提供了一種替代方案。這里將不再有提供儲備以支撐一種資產的單獨的發行者,取而代之的是一個由賭一種密碼學資產的價格會上升的投機者構成的去中心化市場。與發行者不同,投機者一方沒有討價還價的權利,因為對沖合約把他們的儲備凍結在了契約中。注意這種方法并非是完全去中心化的,因為依然需要一個可信任的提供價格信息的數據源,盡管依然有爭議這依然是在降低基礎設施需求(與發行者不同,一個價格發布器不需要牌照并且似乎可歸為自由言論一類)和降低潛在欺詐風險方面的一個巨大的進步。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