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爾街,中間人被稱為「經紀人」,在譬如對沖基金或基金經理等機構投資者和交易所和其它交易平臺之間牽線搭橋撮合生意。而在
加密貨幣世界中,此類操作很難實現,因為入門門檻非常高。
加密貨幣世界中引入機構經紀服務,聽上去有些諷刺意味。
全球市值最大的加密貨幣
比特幣 btc 創立于在全球
金融海嘯之后,其原始目的是作為一種人與人之間直接進行交易的金融體系,撅棄華爾街這些金融中間人。
但是,如果沒有機構經紀服務商這類「中間人」,機構投資者就會難入場。
加密貨幣風投企業 CMT Digital 負責人 Colleen Sullivan 表示,缺乏機構經紀服務商是阻礙加密貨幣行業發展壯大的掣肘之一,因為如果這樣,投資者每一筆交易都需要調動自己的資金,使其風險水準高于華爾街平均水平。
「缺少機構經紀服務商,交易機構直接承受各類風險,譬如交易所被黑、監管問題、運營問題、技術問題,等等還有很多問題,任意一個問題都可能給交易機構帶來金錢或者代幣損失。」她表示說。
機構經紀服務崛起于上世紀 90 年代,幾乎與此同時,對沖基金行業也開始騰飛。據銀行業研究機構 Coalition 稱,全球 12 大銀行在 2018 年第一季度,旗下機構經紀部門共收入 49 億美元,達到最近三年來最高水準。
如果一位加密貨幣投資者想要買賣代幣,他/她必須在一家交易所開立賬戶。場外交易機構 Genesis Global Trading 的負責人 Michael Moro表示,這造成了流動性不足以及較大的價差而蠶食利潤,而從市場結構而言,更好的選擇是有一家針對機構投資者的經紀業務機構居中牽線,投資者要做的事有一個賬戶,就可以在所有平臺上同時進行交易。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