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中介紹了
區塊鏈技術的第一大應用:貨幣的互相聯通,今天繼續聊
區塊鏈技術的作用。
基于區塊鏈能實現的價值存儲和價值傳輸技術來說,以互聯網為基礎的資產應用上區塊鏈技術可以實現資產的轉移和存儲,或者說實現資產互聯互通。區塊鏈在資產互聯互通應用中可以分為智能資產和智能合約兩大類。
智能資產一般是指所有以區塊鏈模型為基礎的可交易的各種資產類型。也可簡單稱之為數字資產。
這些資產可能是物理世界中真實存在的資產,比如房屋、汽車、自行車或計算機,也可能是類似股票、儲蓄或版權(如書籍、音樂、插畫以及數字藝術)這樣的無形資產。
任何資產都可以在區塊鏈上注冊,其所有權可以被任何控制私鑰的人所擁有。所有者能夠通過轉移私鑰或者資產給另一方來完成出售資產行為。
智能資產的核心思想是控制所有權,對于在區塊鏈上已經注冊的數字資產,能夠通過使用它的私鑰來隨時使用。
區塊鏈可以用于任何資產注冊、存儲和交易,包括
金融、經濟和貨幣的各個領域的有形資產(物理資產)和無形資產(投票、概念、信譽、想法、健康數據和信息)。使用區塊鏈技術開辟了不同類型各個層次的行業應用功能,包括貨幣、市場、財產、金融交易、物資等。
概括來講,智能資產就是可以通過區塊鏈控制所有權的資產,其相關的智能合約也需要符合現行法律規定。
例如預先建立的智能合約能夠在某個人已經償還全部貸款后,自動將抵押物所有權從財務公司轉讓到個人名下(通過其他的以區塊鏈為基礎的智能合約自動確認)。
在某些情況下,現實世界的物理資產可以很容易地通過區塊鏈來控制。比如智能電話可以通過確認某個用戶在區塊鏈上的數字身份來自動解鎖。還有現實生活中的門禁系統,就像車庫和住宅的門禁一樣,通過使用“智能物體”的嵌入式技術(例如軟件代碼、傳感器、NFC標簽、無線接人等)來控制,以便實時搜尋用戶的軟硬件身份識別設備來匹配資產。如果暫缺這些身份識別設備,用戶還可以實時遞交請求,區塊鏈智能合約能夠發送確認信息或者接人信號遞送到物理資產或者用戶的電子錢包,例如可以使用一次性的二維碼來開動租借的汽車或者打開酒店房間。
智能資產是一種全新的概念。我們還不習慣把通過代碼來自動執行的加密程序當成某種產權。這種自動執行的代碼是被綁定寫入代碼底層,并且是無法剝離的,無法阻止編碼預先設定的產權交易的發生。基于區塊鏈的智能資產有可能讓我們能夠廣泛構建無須第三方信任的去中心化資產管理系統,以及通過加密的方式來激活系統,這也許能夠在物權法律的范圍內獲得極大的應用——通過在資產本身上進行記錄來極大地簡化資產所有權的管理。
一句話概括智能資產:代碼即資產。
智能合約
在區塊鏈的環境下,合約或者智能合約意味著區塊鏈將不僅進行簡單的買賣貨幣這種交易,還會有更加廣泛的指令可以嵌入區塊鏈中。
傳統意義上的合約,就是雙方或者多方共同協議做或者不做某事來換取某些東西,合同中的每一方必須信任彼此會履行義務。
智能合約的特點是,同樣是彼此之間同意做或者不同意做某事,但是無須再信任彼此,這是因為智能合約不但是由代碼進行定義的,也是由代碼(強制)執行的,自動完成且無法干預。
事實上,智能合約之所以能如此操作主要是由三個要素造成的:自治、自足和去中心化。
首先,自治表示合約一旦被啟動就自動執行,而不需要它的發起者進行任何的干預;
其次,智能合約能夠自足地來獲取資源,也就是說通過提供服務或者發行資產來獲取資金,當需要的時候也會使用這些資金;
最后,智能合約是去中心化的,也就是說它們并不依賴單個中心化的服務器而分布式存在,并且通過網絡節點來自動運行。
用形象的說法來比喻智能合約,即可以把它看成由代碼編寫的并且能夠自動運行的自動售賣機。
不同于人的行為,一臺自動售賣機的行為是可以預期的,相同的指令行為總是會得到相同的結果。當你塞入一些錢并做出選擇后,你選擇的物品就會掉出。機器絕不可能不按照設定的程序來執檸,也不會僅僅執行一部分(只要它沒有被損壞)。
在區塊鏈技術發展中,很多為解決現實生活中的應用而進行的技術改進或者升級已經或正在發生。在很多領域很多細分的行業,區塊鏈技術帶來的革新會大大提高和改變現行的所有行為方式。當然,任何新生的事物都需要經歷許多各種考驗,需要經過大浪淘沙式的洗禮才能最終惠及人類才能充分滿足萬眾期待。面對今日區塊鏈行業蠻荒遍野之境,我們唯一需要做的就是給其足夠多的時間耐心。
這是玖零四關于區塊鏈技術的第二篇文章,接下來的文章會逐步以區塊鏈為核心,分析探討其應用和核心技術以及相關市場價值的挖掘。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