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者白皮書都對“代幣”只字未提。
京東白皮書里,沒有涉及熱門且敏感的加密
數字貨幣這一話題,也沒有談到平臺具體的上線時間。它只是從技術的角度,站在京東無界零售的立場,尋找
區塊鏈和自身業務的結合點。
通過白皮書,我們僅能解讀到,京東在區塊鏈上是有技術儲備的,也有項目落地的實力。在發幣這一話題上,目前政策不允許,也就堅決不觸碰這一紅線。以至于四月份,Nuggets作為京東推出的AICA項目首批孵化的區塊鏈公司之一,在國外悄然尋思著進行
ico被曝光后,京東宣布“如果入駐企業正在籌備發幣,京東會終止和他們的全部合作,目前京東已經停止Nuggets的合作關系。”可見,目前京東對“發幣”問題是敬而遠之,避而不談。
同樣,蘇寧也沒有在白皮書中透露任何關于“發幣”的事實。那么,用什么來激勵用戶呢?在其“
金融業黑名單共享平臺”業務模塊,它推行“積分”替換“代幣”建立激勵機制,即:不上傳數據的機構沒有積分,就無法查詢其他金融機構的數據,上傳數據量少的機構的查詢次數也少;通過這樣的機制來激勵金融機構上傳數據。一定意義上來說,這個積分具有“代幣”的功能,但該積分不是代幣,更不是數字貨幣,不可用法幣或其他貨幣購買,也不可兌換為法幣,平臺也不提供積分的轉賬和交易功能。
從他們對“去中心化”的解釋上,可以看出,兩家鏈其實都是有一定“中心”的,所以也不是非需要嚴格的激勵機制去實現“去中心化”。
隨著對“去中心化”思想理解的不斷深入,人們對
區塊鏈技術的理解正逐漸從單純技術平臺向信息系統構建的新思維方式轉變,各個領域都在將去中心化的思想和行業的痛點相結合,打造新的業務模式。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