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周末,疫苗生產記錄造假問題成了整個社會的輿情焦點,使無數父母陷入擔憂、焦慮甚至是憤怒的同時,也在引發新一輪的拷問:在這個涉及孩子健康和安全的問題上,除了對涉事企業的嚴厲處罰,我們還能做點什么?
從近幾年發生的疫苗安全事件來看,既有生產環節的數據造假、也有流通環節的失控,而由于整個體系的封閉運行,又讓公眾尤其是最為關切的父母難以介入監督。
以此次涉事的疫苗企業來看,監管部門早在2017年10月就已立案調查,相關結果也已對相關省市做了通報,但信息的封閉運行并未讓這一事件獲得足夠重視。一些涉事的省份也是在這次輿情之后才開始采取措施。
生產環節記錄造假、流通環節信息封閉。一個更公開、更透明、可溯源的疫苗監督體系,將對改進目前的疫苗安全現狀有所幫助。當然,技術不是萬能的,但在涉及孩子健康和安全的問題上,如果能有1%的改進、提升,也是值得我們去嘗試的。
本文嘗試從
區塊鏈的角度,來探索如何為疫苗的生產、流通、監督,創造一個更透明、安全的環境。
溯源最早指1997年歐盟為應對“瘋牛病”問題而逐步建立并完善起來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發展到現在的階段,溯源系統已被廣泛應用于各個行業。
簡單講,溯源就是一種可以對產品進行正向、逆向、不定向追蹤的生產控制系統,適用于任何產品。
溯源最根本的目的是對商品的真偽鑒定,建立消費者對商品品質的信任。
根據美國商務部的數據,全球每年假藥交易規模大約在750億-2000億元美元之間。在亞洲,非洲和南美洲的許多發展中國家,假藥占銷售藥品總量的10%至30%。非法交易導致每年超過10萬人死于假藥。
美國于2013年推出了《藥品
供應鏈安全法案》(DSCSA),該法案要求藥物供應鏈上的企業,包括生產商、分銷商、批發商等對商品進行序列號管理、記錄交易歷史,并對可疑商品進行檢測。法案于2015年1月開始逐步實施,至2023年,實現在藥品供應鏈中完整的單元級跟蹤和可追溯系統。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