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區塊鏈就是下一代的互聯網業態,不存在什么高科技,還是什么產業。”近日,中國社科院特聘教授、區塊鏈聯合發展組織顧問王彬生在2018區塊鏈發展生態峰會上如此判斷。
中國中小企業協會會長劉紀恒現場發言 主辦方供圖
區塊鏈技術在全世界范圍被廣泛談論,其如何賦能實體經濟,助力中小企業實現數字經濟轉型已成為全球共同關注的話題。中國中小企業協會會長劉紀恒說,區塊鏈技術已經列入十三五規劃,協會也始終關注區塊鏈行業的發展,因為“在我們協會的中小企業群體中,已經涌現了這樣一個發展勢頭良好的強勁的區塊鏈的行業板塊”。作為一名行業從業者,劉紀恒認為區塊鏈技術“只有擁抱監管才能走的更健康、更長遠”。
但擁抱監管是否就是萬全之策?王彬生質疑:“在市場中發現機會,往往決策部門、監管部門反應最不敏感”。他坦言,目前很多地方政府都在“喊著要發展區塊鏈產業,之前全是沒事干”。王彬生通過分析互聯網的發展歷史,認為區塊鏈和互聯網一樣,一開始被單純認定為一項技術,到后來則可以形成一個社會業態。
對此,中國人民銀行
數字貨幣研究所業務研究部主任孫浩認為,區塊鏈還沒辦法將去中心化應用于所有行業。孫浩舉了加拿大央行所做的實驗,引用結論稱:“區塊鏈技術現在還沒辦法取代中心化的大額支付系統”。區塊鏈還沒有引發全局性、系統性的增量和優化,這是區塊鏈技術需要克服的問題,也是它真正成為具有范式變革技術的潛力所在。
投資人又是持何種看法?倍鏈資本創始人曾良評論道:“90%以上的
區塊鏈項目都有造假成分。”他分析稱,一是有些媒體接受了區塊鏈項目投資人的投資,客觀性存在問題;二是整個區塊鏈項目領域中,缺少有公信力的
評級機構存在,沒有有效的評估體系,“經常會有一些評級引起爭議”。
曾良說,區塊鏈將進入3.0時代,這是共識。在區塊鏈3.0時代,他投資區塊鏈項目的邏輯有五點:
1、團隊是否有長期發展項目的心態;
3、項目在相關行業生態系統中關聯度如何;
4、是否是用戶的剛需;
5、投資的價格。
曾良解釋說,這是根據之前的經驗總結出來的判斷邏輯,他希望投資時秉持這樣的五條原則,能夠在接下來的區塊鏈時代帶來項目和投資的成功。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