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開源社區的定義
軟件開源是什么?就是把自己寫的系統或者軟件的源代碼公布出去。一般的軟件僅可得到已經編譯過的二進制可執行文檔,只有軟件的作者才擁有程序的源代碼。而開源軟件是在開放源代碼許可證下發布的軟件,其用戶具有自由使用及接觸源代碼,甚至自行修改、復制以及再分發的權利。
先簡單回顧一下開源歷史,開源源自Unix最初的發展史,無數頂級的技術專家參與了其中的開發。Unix是目前還在存活的操作系統的元老了,走過了40年的歷程。
在這之后,Linux橫空出世。Linux 發布的時候創始人就決定讓它自由擴散,包括源代碼,隨即引起了黑客們的注意,通過計算機網絡加入了Linux的內核開發。雖然 Linux 并不是第一個開源軟件,但它是迄今為止最為成功和最具影響力的操作系統,在
金融、電信及石油勘探等高端市場的核心業務得到了大規模的應用。
最流行的 Android 系統也是基于 Linux。Onchain
北京分公司負責人李彥博即是Linux內核代碼的貢獻者,如果你用的是安卓系統,當中可能就有他寫的代碼。
小蟻通過 Github 貢獻開源代碼,這個Github是什么?Github是一個面向開源及私有軟件項目的托管平臺,擁有超過900萬開發者用戶。它就像軟件界的Uber, 是開源項目的標配。
而近年,隨著
比特幣及其底層技術
區塊鏈得到大量的關注和迅速的發展,其源代碼開源的方式被認為是一種建立技術信任的機制,并成為了區塊鏈行業發展趨勢。國內外主流的區塊鏈架構(如比特幣、
以太坊和國內的小蟻區塊鏈)均在開源平臺進行了代碼開源。
《經濟學人》雜志把區塊鏈比作是信任的機器,它本質的內在的核心的要求就是它是公開的、透明的。開源相當于你把整個食物制作過程讓社區、讓外部的第三方都可以參與進來,可以參與審計,參與評測。
現在我們就知道什么是開源社區了。開源社區就是根據相應的開源軟件許可證協議公布軟件源代碼的網絡平臺,同時也為網絡成員提供一個自由學習交流的空間。
由于開放源碼軟件主要被散布在全世界的編程者所開發,開源社區就成了他們溝通交流的必要途徑,因此開源社區在推動開源軟件發展的過程中起著巨大的作用。
Github作為一個分布式的版本控制系統,并不存主庫也就是核心代碼庫這樣的概念,每一份復制出的庫都可以獨立使用,任何兩個庫之間的不一致之處都可以進行合并。
你聽到我剛才說的了一個詞嗎?分布式,區塊鏈的核心概念也有分布式,它們就像天作之合,把互聯網引入新的時代。
2.社區是什么?
我們常常說的社區是指網絡社區。在很多年前,人們把
論壇說成社區;即使現在,人們仍然習慣叫一個論壇為某某社區。到了今天,我們對網上的社區有了更加深入全面的認識,論壇只是構成社區的一部分,是社區中的公共活動和議論的場所,是組織社區活動和體現社區文化特征的一個平臺。
網絡社區與現實社區一樣,也包含了一定的場所、一定的人群、相應的組織、社區成員參與和一些相同的興趣、文化等特質。
另外,網絡社區是有治理結構和治理方式的,就像一個城市一樣,通過制度管理成員、通過平臺塑造文化,有穩定的自我運轉機制。社區的運營者,就像城市的管理者,最核心的職責是建立規則,并不斷優化。
比如,天涯有非常完善的站務體系,很多版主、管理員都是義工,他們用約定俗成的規則和方式治理社區。網絡社區是有邊界的,由于文化與地域的差異,
上海人集中的社區,北京人很難融入進去。
社區不是簡單的一群人在一起,而是一群人一起來做同一件事。與此同時,社區與
社群也有顯著的區別,代幣觀察就是一個社群,來自于
區塊鏈社區,社群的形成由管理者主導,號召了一批對代幣行情感興趣的投資者。
假如一個社區的人際關系網絡仍是一個高度以社區創辦者、管理員或明星用戶為中心的狀態,它意味著較大的風險——社區的存活與發展,將取決于那少數的幾個人。一旦這幾個人不堪重負又或者是明星用戶離開,社區很可能將毀于一旦,事實上,這樣的場景在很多社區的發展史上曾反復出現過。要解此結,需要去中心化,把一個高度中心化的網絡變成一個幾乎無中心化的網絡。
無疑,區塊鏈社區與開源社區、網絡社區有著共通之處。我們可以把開源社區看做是網絡社區的垂直社區,就像當當網之于京東,只不過開源社區比通常意義的網絡社區,歷史更為悠久,組織形式更加純粹。那么,區塊鏈社區又是怎么回事呢?
3.區塊鏈社區概述
區塊鏈社區并不像開源社區是一個嚴格定義的學術詞匯,雖然它只是近年來才出現,但表達的意思其實非常寬泛。有人把區塊鏈論壇稱作區塊鏈社區,就像巴比特論壇;有時指代區塊鏈行業,就像金融界/媒體圈;又或者是
區塊鏈項目社區,就像比特幣社區。
現在我講的就是后者,一般地區塊鏈社區指區塊鏈項目社區,圍繞一個區塊鏈項目發展的生態社區,社區包括了開發者、志愿者、投資者以及相關組織。如果區塊鏈項目進行了開源,那么這個
區塊鏈技術開源社區就是狹義上的區塊鏈社區。
由于區塊鏈技術的特性,從一誕生開始,區塊鏈技術就是以開源社區的形式浮現。最早的區塊鏈開源社區就是比特幣。比特幣區塊鏈的核心技術框架采用C++語言開發,共識算法采用POW算法,通過工作量(挖礦)證明獲得記賬權,實現全網記賬。因此比特幣社區出現了開發團隊、礦工團隊的長期競爭,這是一段很曲折的故事。
比特幣的繼任者是以太坊社區。以太坊是一個圖靈完備的平臺,可采用多種編程語言實現協議,基于以太坊平臺之上的智能合約是以太坊得以出類拔萃的關鍵。智能合約方便用戶搭建各種千變萬化的DApp應用,使得區塊鏈開發人員的門檻大大降低,以太坊生態系統也正在高速地成長著。
不過,以太坊、比特幣等公有鏈技術,最大的痛點是對算力要求極高,難以被大規模的商業模式采用。因此,IBM等機構建立了HyperLedger開源社區,探索以
聯盟鏈的形式將區塊鏈技術在各行各業中落地,也讓區塊鏈技術演化成一種普適性的底層基礎設施技術。
在我看來,區塊鏈社區和網絡社區的區別之一就是它是沒有邊界的,它就像一個宇宙,由一個點爆發和膨脹,有限而無邊界,正如它的核心技術P2P一樣,可以在任何時候自由加入、自由退出。
在P2P對等網絡中,每個節點都具有高度自治的特征。節點之間彼此可以自由連接,形成新的連接單元。節點與節點之間的影響,會通過網絡而形成非線性因果關系。
這種開放式、扁平化、平等性的組織結構,使得每一個社區成員均成為了一個微小且獨立的貢獻者,參與到區塊鏈項目的發展中來。
當然,區塊鏈項目的組織形態并不必然以社區存在,這會在第二章節中區塊鏈項目的區別展開。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