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有的公有鏈,基本上只能實現完全公開的、高延遲的智能合約應用,卻無法托管在安全和性能上做了不同取舍的,以及可能相互沖突的智能合約應用,而且公有鏈的進入和運維門檻極高。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傳統智能合約的數據和代碼,以及
區塊鏈賬本,分布在所有全節點上。這種架構導致擁有商業秘密的數據和代碼的不相關方,不能實現真正安全、私密的智能合約應用,更不能解決隨著生態的發展帶來的規模問題。
在這種情況下,要將區塊鏈作為可信互聯網的基礎設施,根本就是天方夜譚。無論是社區,還是市場都在期待一種新型的區塊鏈平臺。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