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技術最初應用在
比特幣的數據結構與交易信息加密傳輸上,隨后成為很多
金融資產的分布式賬本系統。按時間劃分,區塊鏈發展過程可概括如下:
2008年,中本聰(化名)發表論文《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首次提出區塊鏈的概念。
2009年,作為區塊鏈的首個應用,比特幣開始在一個開源的區塊鏈上運行。
2012年,瑞波系統發布利用
數字貨幣和區塊鏈進行跨國轉賬。
2013年9月,美卡幣區塊鏈發生斷裂,數據更新中斷一天后,發布新版本,重新接回一條區塊鏈,艱難復活。
2014年4月,奧斯汀·希爾和亞當·貝克開始在比特幣區塊鏈的基礎上打造側鏈;5月,Storj宣布將采用
區塊鏈技術為客戶提供去中心化的存儲服務;6月,搜索引擎DuckDuckGo接入區塊鏈查詢;8月,Coinbase收購區塊鏈信息瀏覽服務商Blockr.io,區塊鏈API服務提供商Chain獲950萬美元A輪投資;10月,Tilecoin團隊發布首個集成區塊鏈技術的
物聯網實驗設備。
2015年,大量銀行和傳統金融機構開始測試區塊鏈技術,包括在內部系統上使用比特幣區塊鏈系統和瑞波幣系統。
2016年,國內外區塊鏈技術公司大批涌現,區塊鏈技術
聯盟成立壯大。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