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的說,
區塊鏈手機和普通手機的最大區別,是它號稱可以在系統層面上,比普通手機多支持三種功能:在手機上直接挖礦,將手機作為一個冷錢包,以及在支付等常規功能環節利用
區塊鏈技術。
上述的區塊鏈手機在運用三種“區塊鏈”功能方面各有交叉。但所有的應用都存在一個核心問題——其他普通手機裝了App之后都能做,不存在什么事情是只有“區塊鏈手機”能做的。
我們以“糖果區塊鏈手機(創世版)”為例來說一下挖礦。該手機的內置App “糖果寶”主要可以挖它自己的“糖果積分”TGF。
基于目前的監管壓力,糖果手機方面一直堅稱糖果積分只是內部流通,兌換手機配件、資源下載等等,并且不會發幣;不過用戶可以用TGF折換相應算力來獲取ETF,其實也就是變相的兌換為ETF。
所謂“以太霧”ETF,自稱是
以太坊ETH“第一個基于共識的分叉”,還為我們帶來了“霧計算、霧存儲”這樣的新名詞。有零星的媒體報道說它也可以直接挖出ETH,不過我們并未發現官方有此承諾。
至于長虹R8麒麟的挖礦也差不多,是通過預裝在手機上的Un
icorn App完成的。也就是說,預裝了挖礦應用是這兩款“區塊鏈手機”和你的手機之間的唯一區別。只要你自己安裝挖礦應用,你的手機也就完成了向“區塊鏈手機”的飛躍。
除自身介紹中并未體現挖礦和貨幣用途的聯想S5之外,其余手機都自稱擁有區塊鏈錢包功能。而這個錢包功能的實現就更簡單了。
加密貨幣的交易驗證通過公鑰和私鑰的核對來確認用戶身份。用戶的“錢包”保存的是屬于用戶自己的私鑰,本質上這只是一串字符串或者一個二維碼。
你當然可以在聯網的App或網站儲存,好處是自己無需手動記憶這一長串字符,這叫“熱錢包”;也可以把私鑰保存在不聯網的記事本文檔或者其他什么不相關的地方,這叫“冷錢包”。
相對而言最保險的方式是手寫下來或者把二維碼打印出來,然后保存這張紙,這是比“冷”還冷的“紙質錢包”。
2013年,彭博新聞社一位記者Matt Miller曾經對著攝像機鏡頭展示了
比特幣禮物兌換券的二維碼,節目還沒播完,他的比特幣就被人偷走了。當然,交易是匿名的、不可逆的、沒有擔保的。
所以,在任何手機中置入一個比特幣錢包的技術含量不會大于做一個便簽App。這些“區塊鏈手機”強調了錢包功能,自然是希望更進一步,也就是讓你的相關錢包交易都通過它們經手進行,而這就給了他們賺取手續費的機會(理論上)。
聯想S5說到了以區塊鏈技術保證人們使用法幣交易的安全,不過并沒有提供相應搭配的技術細節。
如果說到原理的話,那么區塊鏈只不過是把你完成一段交易的記錄,放到了很多臺分散的電腦當中分開存儲,需要使用的時候再交叉驗證。它頂多只能證明你的某次交易真實發生過,并不能確保你的資金,也不會幫你追回被偷的錢什么的。
不僅如此,運用區塊來記錄交易和驗證是需要手續費的。以
杭州互聯網法院剛剛引用的一項“區塊鏈公證業務”為例,服務商將需要固定的電子證據打壓縮包,計算壓縮包的SHA256值,將這一小串字符上傳到“公證通”FATCOM,并在查詢時只查詢這一串字符上傳的時間和地點。
為什么不干脆把所有證據都傳過去呢?FATCOM的白皮書已經有說明:“如果將公證通作為數據存儲服務使用的話,存儲成本大約是1048美金每GB,這個成本還是很高的。”
所以,如果使用區塊鏈技術做支付安全的具體形式,是將交易驗證信息上鏈的話,它要么只能從頭自己做一條鏈,而鏈本身的共識存疑;要么就要進入共識較高的鏈,而相應支付的手續費也在經濟上不劃算。
至于HTC和Unicorn都說過的建立dApp應用生態?《謎戀貓》預裝的首批手機清單中包含并不是“區塊鏈手機”的HTC U12+,說明了此類產品其實可以安裝在任何一臺不“區塊鏈”的手機上。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