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是指挖礦(包括礦機的生產),想要獲得
比特幣的人,需要通過計算機做運算,完成系統要求的工作量證明,挖出比特幣就是發行的過程。早期,中本聰為了希望每個人都能參與,利用普通計算機下載比特幣軟件也可以挖礦,但隨著參與挖礦的礦工越來越多,需要的算力逐漸上升,就有人發明了專門挖礦的礦機。
隨著比特幣升值,靠挖礦可以賺大錢,不少人購買大量礦機、雇用礦工,開起了礦場挖礦(36氪有文章介紹過礦場)。因為中國某些偏遠地區的電非常便宜,因此全球有很大一部分的礦場集中在中國。
36氪曾經介紹過,礦工的收入主要來源挖出區塊獲得比特幣和幫忙打包記賬的手續費。但隨著挖礦需要的算力增加,大部分的礦工靠自己solo挖礦已經很難保證穩定收入,礦池應運而生。礦池就像一個
聯盟,把這些零散的礦工甚至是礦場集合起來一起挖礦,按算力占比給礦工收益,這樣既可以增加挖到幣的概率、也可以穩定礦工的收入,同時礦池提供的技術也有利于降低挖礦效率。
礦工與礦場的關系相對寬松,前者可以根據分成費率和挖礦效率,自由選擇礦機接入那個礦池。礦池大概是在2012年開始出現、2013年競爭愈發激烈、次年中國礦池崛起,Via
btc則是在去年(2016年)6月礦池行業看似格局已定的時點出現。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