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經濟學理論與技術史的經驗都表明,分布式賬本技術的應用擴散是一個多因素影響下的復雜動態進程,期間將會充斥困難挑戰和不確定性。對此,產業界需要做好充足的認識與準備。
考慮到分布式賬本技術從研發到推廣面臨的“達爾文之海”,可以理解相關公共部門及早進行產業政策制定與干預的意愿。尤其涉及改造基礎設施層面的變革,因為存在很強的外部性——私人資本很難獨占技術創新溢出的效用,從而導致產業界缺乏動力進行投資。公共部門通過示范項目和產業扶持進行協調和助推,有望克服低水平的“納什均衡”狀態,有效實行帕累托改進。
由于網絡效應和競爭優勢的考慮,產業界往往難以自發達成標準的共識。因此,標準制定協調也被視為一種公共服務供給。分布式賬本技術的標準形成,有利于技術本身形成更強的網絡效應,加快應用擴散進程,但公共部門需要把握好標準制定的時機與節奏,以防止過早干預引發擾亂市場信號、妨礙競爭和創新的副作用。
應加以說明的是,本文的分析重點是分布式賬本技術作為一項技術創新在擴散過程中的經濟學特征,以及由此帶來的啟示。但分布式技術由于具備技術——經濟范式變革的潛力,可能會廣泛改造上層建筑,帶來業務上的深刻變革。以
金融業舉例,分布式賬本技術逐漸探索切入金融業務鏈條的重要環節,被視為金融科技創新的重要表現。對此,金融監管部門需要謀求在鼓勵技術創新和防范金融風險之間取得平衡。
本文刊發于《清華金融評論》2018年7月刊,7月5日出刊,本文僅代表個人學術觀點,不代表所在機構意見。本文編輯:丁開艷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