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跨境支付領域前景可期。長期以來,跨境支付一直面臨流程繁瑣、費時、耗力等問題,區塊鏈具備去中心化、點對點交易、不可篡改等技術特征,在解決跨境支付“低效”問題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從美國的跨境支付平臺Ripple到國內招商銀行的跨境直聯系統等,都是比較成功的跨境區塊鏈支付平臺案例。
全球跨境支付平臺Ripple是由分散節點構成的去中介化區塊鏈
金融服務平臺,為金融機構提供跨境支付和外匯市場做市的區域聯解決方案。目前,Ripple已經完成了30個試驗項目,并與瑞銀、渣打等15家銀行實現了合作,其中有10家已處于商業化合作階段。
區塊鏈技術對跨境支付的影響機制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Ripple網關和Ripple的原生貨幣XRP。客戶錢包中的XRP可以直接作為媒介貨幣在Ripple網絡中流通。而用戶的現實貨幣資金在進入Ripple網絡前必須先通過網關系統,再對貨幣進行存取和兌換。網關系統的存在將個人間信任關系轉換為個人與網關間信任關系,使得法定貨幣和虛擬貨幣可借助信任中心在Ripple搭建的網絡中實現貨幣流轉。
基于區塊鏈技術的跨境支付當前已初具規模,在國內和國際支付市場上脫穎而出。目前,我國擁有各類銀行業金融機構4408家,支付機構269家。如果未來“區塊鏈技術+跨境支付結算”逐步替代傳統的支付模式在國內市場形成主流,高效的業務流程將會節約大量成本和資源,對于中國支付“走出去”的戰略和對外貿易十分有利。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