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tion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option>
  • <table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table>
  • <td id="cacee"></td>
  • <option id="cacee"></option>
  • <table id="cacee"></table>
  •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 <table id="cacee"><source id="cacee"></source></table><td id="cacee"><rt id="cacee"></rt></td>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掃一掃,登錄網站

    首頁 區塊鏈生態 查看內容
    • 3840
    • 0
    • 分享到

    央行狄剛:區塊鏈犧牲效率 沒有一個技術能包治百病

    2018-7-8 14:14

    來源: 人民創投區塊鏈

    央行狄剛:區塊鏈犧牲效率


    青島市人民政府主辦,《財經》、《財經》智庫承辦的“2018中國財富論壇”于7月7日在青島舉行,主題為“探尋開放與監管新范式”,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副所長狄剛出席“科技金融始建于規范”討論環節并發表演講。

    談到科技金融發展遇到的問題時,狄剛表示,沒有一個完全正作用的技術,能解決包治百病的。技術它本身是中性的,是為業務需求服務的,不能為了技術而技術,為了金融科技而金融科技,既不要神話它,也要泛化它。要認識到技術也是此消彼漲的,區塊鏈是犧牲冗余、犧牲效率,犧牲一塊換取另外一塊,沒有天上掉餡兒餅的事。要看看場景到底適不適合它,吃這個藥的時候,看一下能不能適應得了,而不是為了趕技術時髦而上。

    他談到自己以前在銀行業工作經歷時說道,原來在金融系統從業過程中也有科技,那會兒也叫金融科技,但是迭代很慢,搞一個系統搞三年五年很正常,上一個大系統七年八年也很正常。現在更新迭代非常快,手機里面的APP基本都是一個星期更新一個版本,需求迭代速度和技術的作用跟以前完全不一樣了。如果說過去是冷兵器時代,現在就是核武器時代。

    “你的服務對象都在線上了,你不做轉型可以嗎?”他舉例稱,很多大企業招標時,考量金融機構的第一條指標就是信息化能力和科技能力。現在的企業都在進行轉型,擁抱互聯網、擁抱科技。80后、90后逐漸變成GDP的主要創造者,現在主要財富集中在這些人的手里了。而這些人是從線上成長起來的,他們的理念、觀念和他們的習慣,對服務的訴求跟過去是不一樣了,所以不管是從供給側還是需求側,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另外,他認為,認識科技金融還應該明晰正確的概念,正確制定發展路線,正確認識風險,金融科技和監管科技要同步發展。現在很多會議一討論到金融科技和區塊鏈,基本雞同鴨講,因為有些人不了解。但是也有些人故意模糊概念,故意把概念搞得很高深、造成概念的誤解,還有一些是創造概念。

    以下為文字實錄:

    第一,我認為要正確判斷趨勢,首先我們今天討論金融科技、討論科技金融,討論這個時代的到來就要現在處在什么樣的階段?現在不管從需求側、供給側,其實發生的變化都很大,都不一樣了。我以前在銀行業在金融系統從業過程中,我們也有科技,那會兒也叫金融科技,但是迭代很慢,搞一個系統,搞個三年五年很正常,上一個大系統,七年八年也很正常。現在更新迭代非常快,而且手機APP基本一個星期一個版本,所以現在需求迭代速度和技術的作用跟以前完全不一樣了。如果過去是冷兵器時代,現在就是核武器時代,可以這么說,大家強調的ABCD,現在討論得也比較多。

    歷史已經發展到數字經濟時代了,那我們相應的需求實際上也是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可以說不管是我們的服務主體,還是客體,拿企業來說,這些企業基本都線上化了,都擁抱互聯網、擁抱科技,都進行轉型。你的服務對象都在線上了,你不做轉型可以嗎?這是第一點。就是說連很多這種大企業,招標的時候第一條提的就是你的信息化能力和科技能力,這是作為考量你金融機構一個重要的指標。

    還有一大部分需求,現在80后、90后逐漸變成GDP的主要創造者,今天是財富論壇,現在主要財富集中在這些人的手里了。但是這些人是從線上成長起來的,他們的理念、觀念和他們的習慣,和他們對你們服務的訴求,跟過去是不一樣了,所以不管是從供給側還是需求側,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從這個業態來看,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過去我們就是說有兩種心態,一種心態就是壟斷企業或者強勢型企業,或者是有層級企業,這些企業是有充分的話語權,在這個生態里,在里面活著就OK了,然后打造自己的生態。但是現在這些企業發生變化,發現它自己的能力在吸引大家過來的時候很難,這時候就把能力進行輸出,逐漸服務其它企業,然后把這個能力服務化,包括我們一些銀行,我們銀行現在提出了叫API BANK,就是把各種能力輸出到別人的場景和服務生態中,這是一種方式。另外一種方式,不是很強權的,大家都差不多對等型的企業,現在搞合縱連橫的方式,就開始搞結盟,技術結盟,現在區塊鏈出來以后,正好提供了一種對等的解決方案。所以搞平權型、互補型、對等型的到另外一個生態了。

    第二,要明晰正確的概念。我現在發現概念層的統一很難的,概念層統一了,邏輯層和操作層才能統一。但是現在很多會議一討論到金融科技和區塊鏈,基本雞同鴨講,這個不難理解,因為很多人知識背景不一樣。一方面金融科技有它的門檻,但是更多情況下,有些人故意模糊概念,故意搞得把概念搞得很高深,造成概念的誤解。還有一些是創造概念,所以這種情況也是比較多的。實際上很多情況下,把正本清源的第一步是實現概念層的統一。這個概念層的統一,我們舉一個例子,第一個比如說對正確的認識技術的作用,這個技術的作用,現在是有些人確確實實是不相信,而另外一些人是特別迷信,所以首先要相信它的作用,但是不要迷信它的作用。

    技術它本身是中性的,技術是技術,是為你的業務需求服務的,不能為了技術而技術,為了金融科技而金融科技,既不要神話它,也要泛化它,所以對技術本身更多要理性、務實理解它的作用,發揮改良和補充的作用,而且任何的技術都是中性的,都是有一個正作用和副作用,沒有一個完全正作用的技術,能解決包治百病的問題。

    所以在這個過程中,其實我們要認識到技術也是此消彼漲的,就拿區塊鏈而言,是犧牲冗余,犧牲效率,犧牲一塊換取另外一塊,沒有天上掉餡兒餅的事。所以你要看看場景到底適不適合它,吃這個藥的時候,看一下能不能適應得了,而不是為了趕技術時髦而上。這個需要正確認識,也是舉一個例子,對概念層的統一,我提一個自己的觀點。

    第三點,要正確制定發展路線。現在更多大家談的是顛覆,不管是金融科技還是各種技術出來以后,大家更多是強調它的顛覆性作用,實際上我覺得更多要談怎么樣繼承式發展,尤其是對金融機構而言。我們今天討論金融,金融相對技術而言,金融有它的門檻,它的專業性、復雜性、風險性,實際是有非常高的門檻的。這種情況下,我們傳統的金融機構比其它的科技公司更具有優勢。

    在這種情況下,而且李行長也是見證者,中行的藍圖工程其實培養了一代人,我們金融科技不是一個新的概念,從最早80年代初期,那會兒叫電子化時代,后來到信息化時代,再到網絡化時代,到移動化和智慧化時代,這幾個過程銀行經過痛苦的轉型,從分散到大集中,從網點轉型到渠道變化,所以很多情況下,很多銀行機構妄自菲薄,其實沒有必要。

    很多金融機構說不是互聯網金融,是金融互聯網,說我們是金融搬到互聯網上了,實際這句話不完全正確。如果我們金融搬到互聯網,我們的網銀早早搬到互聯網上,但是那會兒沒有說我們是互聯網金融,金融機構這幾年發生的變化,是通過長期的積累,積累到今天的,所以我們的能力是非常強的。

    但是現在金融機構跟外部進行合作,我們一定要考慮到我們的優勢,進行繼承式的發展,不能說把我們老本錢給丟掉,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對外部的合作,現在有很多的金融機構跟外面金融科技公司合作,但如果干脆要花錢的話,能用花錢解決的問題是最簡單的問題,實際是需要理念、戰略、組織架構、流程包括具體的任務活動,以及你的人才儲備、資源投入這些方面都要發生一些根本性的變化,而不是掛在墻上,掛在口頭上,要真正發生一些變化。這樣才能夠實現我們真正的轉型,結合我們自身的需求來逐漸進行改良和迭代。

    在這個過程中,最主要吸收互聯網公司的容錯機制和創新機制,這個我覺得是我們傳統金融機構最難的問題,另外要防止技術被行政化,經常我們說一旦技術管理被行政化了,是又犯了老毛病了。所以既要講政治,更要講科學,講政治和講科學的過程中,其實我們在這個地方要做到很好的平衡。

    最后一點,要正確認識風險。技術引進來以后,風險沒有減少,是增加的,因為技術帶來的風險,殺傷力更強,所以我們之前擴散效應沒有那么明顯,但是技術進來以后,擴散效應和影響跟以前完全不一樣了。尤其是對技術的依賴,很多企業強調區塊鏈怎么怎么樣,我們要完全依賴于單一技術搞某一個業務的話,其實要小心的。為什么?我們就傳統的銀行業務,我們發展這么多年,一直是混合技術。

    區塊鏈技術非常好,值得我們共同期待,它的作用也非常強,有它的優勢場景,但一定要結合我們的傳統技術和其它的成熟和先進的技術一起應用使用,不能單一依賴它。比如像安全方面,就完全依賴于密碼和簽名相關的技術。這些技術,有的學者一旦量子時代到來了,你是不是做好了準備?包括在風險的防范和隱私保護,我們是保護墻內,不是單純依賴某一個技術。所以這種情況下我們要慎重,更多要結合多種技術混合使用,這是對單一技術要考慮的一個問題。

    另外一個就是金融科技和監管科技我們要同步發展。監管一定是金融發展的前提和保障,這個是毫無質疑的,如果金融科技帶來不可控是不可發展的,一定是在監管可控前提下發展,這種情況下,監管能力的提升也是一個比較大的迫切需求,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認為現場監管和非現場監管,可能將會發展到一個融合的趨勢,過去我們強調現場監管或者非現場監管,其實現在沒有什么現場、非現場,那更多的是手段,在非現場狀態下也能實現現場監管的效果,這種情況下更多強化技術監管、在線監管、數據監管,實現監管功能的可嵌入和可持續迭代能力,這方面我們還是有很多的工作要做。我就說這些。謝謝。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
    相關新聞
    發表評論

    請先 注冊/登錄 后參與評論

      回頂部
    • <option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option>
    • <table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table>
    • <td id="cacee"></td>
    • <option id="cacee"></option>
    • <table id="cacee"></table>
    •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 <table id="cacee"><source id="cacee"></source></table><td id="cacee"><rt id="cacee"></rt></td>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妖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