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品牌,在區域、在全國,甚至全球進行實體經濟產業鏈各個環節之間的大規模協同,必須依靠強激勵機制。不但有正激勵、還有負激勵,而且要立即激勵。這,就得靠全球部署的密碼學基礎設施和上面的通證經濟系統。我的看法,對中國實體經濟來說,通證第一,
區塊鏈第二。
有了通證品牌,有了鏈上協同的激勵體系,鏈下的
社群組織也很重要。今天我們在烏鎮世界區塊鏈大會的會場上可以感受到,每個
區塊鏈項目創業團隊、充滿激情,每個團隊都代表著一個新一代的行業協會。區塊鏈項目團隊,都不是做一家傳統企業,甚至不是傳統的創業項目,大家是發自公心、通過公正透明的方式發動行業變革,基于代碼開展一場偉大的社會實驗。成長于區塊鏈世界的新一代行業協會、對中國實體經濟太重要了。歐洲、日本小而美實體經濟的背后,有很多行業協會的支撐,這個方面中國差距很大。中國的行業協會,大多數還是中心化組織和政府機構的延伸,非常缺乏真正市場化、富有創新創業精神的人才。實體經濟擁抱區塊鏈,就會將精英人才迅速引入行業公鏈、形成基于社群的新一代行業協會。通證,就是凝結在密碼學基礎設施上的人類共識符號,通證全球發行、全球流通。通證,真正推動信仰、信用、信任。
通證經濟,一邊是經濟模型設計,一邊是治理制度設計。經濟模型設計要落實在價值流圖上,治理制度設計落實在社群建設上。傳統公司,依靠股票激勵,區塊鏈的社群自治組織就要依靠通證激勵。通證權益,包括投票權、分紅權、資產所有權等等,通證權益的強度、超過傳統股票權益。傳統公司和區塊鏈社群自治組織還有一個重大區別,傳統公司最高決策機構是股東會,股東行使投票權,區塊鏈社群自治組織是”多利益關聯方“、而不僅僅是持有通證的“股東“行使決策權。Shareholder和stakeholder,這兩個詞代表著非常不同的含義。今天我們看到的區塊鏈項目,都在快速迭代和自我演進中,從強中心化公司管理平臺、開始走到弱中心的項目平臺、最終走向完全去中心化的社群自治組織。公鏈項目的發展過程,也許應該三箭齊發、打造三引擎的戰斗機。做公鏈的同學都要看一本書就是《國家為什么失敗》,書中關于殖民地制度對比的部分、分析了英國模式和西班牙模式。我相信,有的公鏈,快速起步、快速成功,但也許快速走向衰敗,而另外也有公鏈項目啟動很慢但是走向長期健康成長。兩個關鍵,一是共識的基礎,二是公鏈經濟模型和治理制度的設計。公鏈之公,體現在公心,公平,公道。
公鏈演進的路線圖,就好比國家治理模式的演講,從索馬里模式、到阿根廷模式、中國模式、美國模式、終極目標和最高境界是從“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
通證派有三點主張:第一,任何一個區塊鏈項目要結合通證發行;第二,區塊鏈結合實體應用、賦能實體經濟;第三,今天任何一個通證都代表著一個新生
金融形態,不要企圖簡單套用今天傳統的金融制度和監管體系來管理區塊鏈項目,就好比用20年前報紙媒體邏輯來管理今天的抖音。抖音這樣的新生態的自媒體,表面上看上去無序、甚至野蠻成長,但是本質還是可管可控,需要先讓子彈飛一會兒。
整個通證體系中,我講了三個層面的內容,包括:通證經濟、通證經濟體、公鏈共同體。公鏈項目的通證經濟設計,不能簡單局限在通證額度的分配方案,應該提升到通證經濟體的更高層次,最終走向公鏈共同體。就先分享這些,謝謝大家。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