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能會聽到的一個詞叫做“通證”,或者叫做
token,Token這個詞匯不是新鮮的詞匯。2013年
比特幣網絡上已經發行了幾百上千種的Token,今天還有USDT是基于比特幣的協議所發行的Token。如果去回溯什么是Token,2014年周期性調整當中,大部分Token都消失掉了,某種意義上歷史在重演這樣一個路徑。整個Token經濟有積極意義,但是通證經濟的發展需要法律框架和監管框架的成熟,這也是一個行業的從業者和監管部門、海內外的創業者在一直致力于推動的一個事情。
講到Token,怎樣去定義通證經濟,某種意義上確實打開了一個新的協同方向,通過一個Token的均勻、可信、公平的分配,可以調動更多人的積極性,某種意義上當激勵機制非常合理的時候,可以促進社會生產力的進步。它確實面臨商業模式的變遷,從中心化的商業模式到分布式商業系統變革,但是通證經濟面臨法律和監管的問題,某種意義上還有監管套利,股票市場有嚴格的監管制約,但是整個Token經濟隨著技術的快速發展,其實監管步伐沒有跟上,行業會帶來很多亂象,也會帶來長尾資產泡沫,這樣事情在歷史上發生過很多次。每一次新技術變革來臨的時候人們對技術抱有非理性的狂熱,在19世紀修鐵路的時候,美國有3000家鐵路公司,最后變成三四家,這樣的事情總是在不斷發生,我們要應對這方面的風險。
這是所有Token融資情況,海外融資情況其實還在繼續,我列了一個表格,統計了第一個Token的融資,然后一直到現在,這還是有跡可循的,大部分融資行為,有一些不一定從互聯網絡上可以找到,其中有成功的項目,最成功的算是
以太坊,當然還有一些其他成功項目。用Token進行募資,某種意義上有巨大的風險和機遇,機遇是創造了更高效的融資方式,對創業者和創業公司來說創造了高效的融資環境,但是風險很多,因為Token融資基本上基于白皮書,某種意義上是比早期融資還要早期的一種融資行為,注定99%的項目會失敗,因為傳統VC投資中95%的項目會失敗。因為沒有門檻,會引入不合格的投資者,現在整個通證經濟并沒有明確的估值模型,股票市場上有一定估值模型,對于沒有估值模型的價格很容易被操控和套利。
剛才回顧了這個行業的發展,現在談一下這個行業大家會有的一些誤解,
加密貨幣或者平臺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設計思路也是不一樣的。說到加密貨幣最典型的就是比特幣,這個網絡是一個對等的網絡,對等網絡含義某種意義上并沒有削弱任何人的權利,也沒有一定去掉一個中心,對等意義本質上在網絡上每個人都有權利成為一個服務器,每個人都有權利成為一個用戶,這樣一個角色隨著網絡需求、結構變化而不斷變化,所以說我更傾向于把“點對點”翻譯成對等網絡,加密貨幣系統本身就是一個對等網絡。
加密貨幣的設計要安全、穩定、可靠,比特幣就是最好的例子,它可以進行價值存儲和支付,這是面向貨幣的設計。至于面向平臺的設計,因為加密貨幣是基于比特幣做改進的,其處理能力有限,因為是基于腳本語言的,靈活性也有限。但是平臺追求的是無限的靈活性,以太坊追求的就是無限的靈活性。無限的靈活性需要有可編程的邏輯,所以就有智能合約這個概念。對于平臺來說確實要解決可拓展性的問題,但是可拓展性的問題大家有一些誤解,其實還有一個衡量指標就是節點是否可以自由的加入到網絡當中,因為有一些網絡節點有幾十個,TPS很高,但是節點規模沒有辦法擴展到幾萬個或者幾十萬個,某種意義上不是具備那么強可拓展性網絡。比特幣或者以太坊網絡不會因為節點數量的增加而降低性能,很多網絡是通過減少網絡節點和驗證節點的數量提高TPS,剛才提到了這樣一個關系,一個在公平的基礎上追求效率,還有一個在效率的基礎上嘗試追求公平。
關于網絡的隱私和獨立性問題,因為在網絡上整個以太坊包括量子鏈這樣一個網絡是全局單線程的計算機,當一個應用特別流行的時候,會脫離這個網絡其他應用,這樣的情況在傳統互聯網的公司中是不會發生的,比如說你用一個淘寶應用不會影響
百度APP應用,這也是我們需要考慮的對網絡資源進行隔離和進行容器化處理。
隱私非常重要,今天由于時間限制沒有辦法講。關于治理的方向,
區塊鏈的治理也是一個非常頭疼的問題,如何結合鏈上治理和鏈下治理形成一個能夠符合大多數利益以及相關方預期的治理方式,這也是一個問題,可以避免區塊鏈硬分叉或者利益不一致的時候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關于技術的演進,包括比特幣、以太坊、量子鏈,基于第二層的協議,很多方向可以做。第二層協議,比如比特幣和以太坊,所有支持智能合約的平臺都可以用狀態通道的方式,把一些交易移到鏈下,形成快速的輕結算。單個鏈的性能總是有限制的,通過多鏈的結構有一個根鏈,還有很多子鏈來進行處理,并且鏈和鏈之間形成一些聯系。除此之外,區塊鏈所能夠處理交易類型有限,所以才有Truebit這樣的項目,把大量復雜計算放到鏈下執行,在鏈上進行校驗。
區塊鏈的共識機制的變化往往需要時間去驗證,比特幣某種意義上截止到今天為止POW的共識機制并不是一個嚴格意義上在數學證明上成立的共識機制,但是因為基于博弈和激勵機制,比特幣系統可以運營到今天。傳統共識機制非常多,大的互聯網公司幾十年前已經用到了所有基于共識機制,某種意義上是中心化共識算法,傳統公司做數據庫備份的時候是非常需要的。關于一套成熟的共識機制往往需要時間驗證,是否最終能夠行得通。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