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方亞南看來,這仍然要從其提供的產品的場景需求端來分析。
不可否認,發達國家的清算所、存托所、交易所、投資銀行、商業銀行、經紀商等
金融機構紛紛開始在跨境支付、證券交易結算和證券發行等領域推進應用探索。
“騰訊公司在自己的區塊鏈規劃顯示,預計到2020年,國內
供應鏈金融市場規模將接近15萬億元。”方亞南認為,騰訊想要啃下這塊蛋糕有一個前提,即能夠說服銀行使用它所提供的第三方區塊鏈平臺平臺支持。
目前來看,90%以上的商業銀行都自行成立了區塊鏈團隊,
農業銀行就已宣布將
區塊鏈技術應用于
電商供應鏈金融。
騰訊將會向合作金融機構提供三個功能:第一部分是AMS(資產登記審核網關);第二是基于區塊鏈的(應收賬款的賬本);第三個是開發了ABS(資產證券化)的云平臺。
騰訊銷售的是金融應用產品,它是有價值的,也是很好的
區塊鏈應用場景,剛需是存在的,這是將對數據產品的信任替代對交易對手的信任的典型應用。
但是,激活應用層大客戶才是關鍵。
在多級供應鏈的商票應用中,外部對經過轉手的核心企業的商業票據(拆分或者不拆分)無法信任,中心系統(即使是核心企業自己的)無法解決這個問題,但區塊鏈技能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
方亞南斷言,解決對數字(企業商票)的信任問題,是區塊鏈技術的最大優勢,交易便捷性層面只是次要優勢或者說是副產品。
他認為,用區塊鏈進行網貸“市場”監管,有其合理性。區塊鏈技術能確保借貸雙方的交易記錄、合同等不會丟失、不會被篡改,這是中心化系統無法解決的,但要在監管層面落地應用尚無法給出時間表。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