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際碳中和經濟研究院院長蔣慶哲表示,之所以實現方式上有差異,原因在于各地
能源資源稟賦不同,以及經濟發展不平衡。一些經濟條件較好的地區如
北京、
上海等提出了更為嚴格的碳達峰目標和時間節點,而一些經濟欠發達的地區則相對較為寬松。產業結構調整上,許多地方的實施方案都提出了加快產業結構調整的措施,鼓勵發展綠色
低碳產業,減少高
碳排放行業的比重。但一些地區還提出了具體的產業轉型升級方案,以適應碳達峰目標的實現,結合各地實際方法路徑各有不同。能源結構優化上,各地普遍提出要加大清潔能源的開發和利用力度,減少對傳統能源的依賴。一些地區還提出了推動能源消費方式和能源利用效率的改進,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減少碳排放。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