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預測
區塊鏈技術將首先在
金融領域展開應用,《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的結論是,在金融領域,關于區塊鏈的教育不像在制造業等行業那樣缺乏,它預測,很多金融項目將首先采用
區塊鏈技術。這個結論的一部分是對的。
在理解區塊鏈方面,制造業確實落后了,但制造業一開始行動起來,速度就快得多。例如,在67個國家經營業務的制造業巨頭圣戈班(Saint-Gobain)的執行團隊最近在一次創新會議上與“區塊鏈驅動”的咨詢師會面,了解區塊鏈在各個領域的應用,重點是物流。
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冬天,區塊鏈咨詢公司也與汽車零部件制造商Sterling Consolidated進行了會面,從零開始,打造出一個完整的項目。
到目前為止,公眾已經看過許多前景光明的
區塊鏈項目,然而這些項目要么舉步不前,要么殘缺不全。唯有在物流領域,推進速度令人驚奇。在一定程度上,這是因為
供應鏈和物流是天作之合。
區塊鏈可能是為了重構金融和交易而發明的,到目前為止,它卻在物流和供應鏈中找到了一席之地。
正如《麻省理工學院技術評論》提到的,區塊鏈技術的真正愿景,不是讓你一夜之間成為億萬富翁,或者讓你有一種方式,使得你的金融活動免受愛管閑事的政府的侵擾。區塊鏈技術可以通過一種激進的、分散的會計方法來大幅降低信任成本,并通過擴展創造一種新的方式來組織經濟組織。
這就是困惑的核心。區塊鏈在沒有信任的地方創造了信任,但這對誰重要呢?銀行喜歡有一種可以被信任的錯覺,他們沒有足夠的動力去變得像看起來那樣透明。
然而,供應鏈是一個不同的故事,因為它涉及大量的移動部件,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這里有兩個信任點是有益的。一個是內部信任,其中不同的移動部件是追溯的,因此是可靠的。第二是消費者信任,在一個人們越來越關心公平貿易、道德采購等的時代,小公司如果能夠證明這些主張將是有益的。
對于大公司來說,共享數據使它們成為首選來源,它們將不得不降低利潤率,因為這些數據也將變得透明,但像亞馬遜這樣的公司,可以通過銷量來彌補利潤率的降低。
即使是那些幾乎擁有供應鏈所有部分的公司,也可以通過增加可追溯性來防止損失,從而節省成本。對制造業公司來說,區塊鏈技術的好處是巨大的,因此,一旦他們理解了這項技術,他們很快就會采用。在某種程度上,這是兩種互補技術的完美結合。
然而,銀行并沒有把區塊鏈技術完全排除在外。他們只是把項目應用重新定位到供應鏈目標上。例如,匯豐銀行(HSBC)和荷蘭國際集團(ING)就宣布了它們在區塊鏈平臺上的第一筆實時貿易融資交易,交易內容是運輸大豆。巴克萊的交易涉及黃油出口。銀行業似乎在采取切實步驟,通過供應鏈方向來嘗試區塊鏈。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