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
區塊鏈的熱潮,除了BATJ等互聯網企業,各
金融巨頭也紛紛成立區塊鏈實驗室等機構,實驗性地探索
區塊鏈應用,如納斯達克、摩根大通、花旗銀行等。從政策層面上看,各個國家對于區塊鏈的政策都在研究,以中國為例,工信部發布了
區塊鏈技術的標準和白皮書。同時,在國家信息“十三五”規劃中,把區塊鏈技術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寫在了國家規劃中。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計算和大數據研究所主任工程師韓涵告訴《IT時報》記者,目前,金融行業是區塊鏈應用最大和最多的領域,排在第二的是大文娛,排名第三的行業是法律,“區塊鏈改變了信任關系,也降低了很多交易的成本。”
魔力象限Gartner2017技術成熟曲線顯示,目前,區塊鏈已經達到了輿論炒作的巔峰,但區塊鏈技術成熟仍需要5~10年時間。
在韓涵看來,區塊鏈要真正走到業務場景里去,還面臨很多的挑戰,“比如技術成熟度還比較低,每秒千萬級的區塊鏈技術今年才有可能開始試驗,不能支撐快速、高頻的業務場景;第二,區塊鏈的分布式特性和傳統系統有很大差異,對接原有系統需要很長時間來磨合;第三,區塊鏈目前是拿著錘在找釘,它的場景沒有那么不可替代性,除了
數字貨幣。”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