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我國二氧化碳的排放現狀,我們就非常容易作出這樣的推斷:中國的碳中和需要構建一個“三端共同發力體系”。第一端是電力端,即電力/熱力供應端的以煤為主應該改造發展為以風、光、水、核、地熱等可再生
能源和非碳能源為主。第二端是能源消費端,即建材、
鋼鐵、化工、有色等原材料生產過程中的用能以綠電、綠氫等替代煤、油、氣,
水泥生產過程把石灰石作為原料的使用量降到最低,交通用能、建筑用能以綠電、綠氫、地熱等替代煤、油、氣。能源消費端要實現這樣的替代,一個重要的前提是全國綠電供應能力幾乎處在“有求必應”的狀態。第三端是固碳端,可以想見,不管前面兩端如何發展,在技術上要達到零
碳排放是不太可能的,比如煤、油、氣化工生產過程中的“減碳”所產生的二氧化碳,又比如水泥生產過程中總會產生的那部分二氧化碳,還有電力生產本身,真正要做到“零碳電力”也只能寄希望于遙遠的將來。因此,我們還得把“不得不排放的二氧化碳”用各種人為措施將其固定下來,其中最為重要的措施是生態建設,此外還有碳捕集之后的工業化利用,以及封存到地層和深海中。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