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指出,從長遠來看,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根本上依賴于長江流域高質量的生態環境。要毫不動搖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在高水平保護上下更大功夫。沿江各地生態紅線已經劃定,必須守住管住,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嚴格執行準入清單。各級黨委和政府對劃定的本地重要生態空間要心中有數,優先保護、嚴格保護。要繼續加強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持續強化重點領域污染治理,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扎實推進大氣和土壤污染防治,更加注重前端控污,從源頭上降低污染物排放總量。堅定推進長江“十年禁漁”,鞏固好已經取得的成果。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把產業綠色轉型升級作為重中之重,加快培育壯大綠色
低碳產業,積極發展綠色技術、綠色產品,提高經濟綠色化程度,增強發展的潛力和后勁。支持生態優勢地區做好生態利用文章,把生態財富轉化為經濟財富。完善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激發全流域參與生態保護的積極性。
習近平強調,要堅持創新引領發展,把長江經濟帶的科研優勢、人才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積極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要加強科教資源的優化組合和科技創新協同配合,圍繞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積極布局新領域新賽道的引領性技術攻關,吸引集聚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提升科技前沿領域原始創新能力,加快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大力推動產業鏈
供應鏈現代化,接續實施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行動,培育壯大先進制造業,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強產業鏈協同合作,推動優勢產業延鏈、新興產業建鏈。
習近平指出,要更好發揮長江經濟帶橫貫東西、承接南北、通江達海的獨特優勢,更好聯通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用好兩種資源,提升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增強對國際循環的吸引力、推動力,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戰略支撐。在產業發展上,沿江省市既要各展優勢,又要協同發展、錯位發展、聯動發展。要統籌抓好沿江產業布局和轉移,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引導資金、技術、勞動密集型產業從東部向中西部、從中心城市向腹地有序轉移。積極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積極拓展國際經濟合作新領域、新渠道。更好發揮沿江省市自貿試驗區作用,在制度創新方面先行先試,促進沿江省市自貿試驗區聯動發展,為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積累新經驗、探索新路徑。
習近平強調,要堅持把強化區域協同融通作為著力點,沿江省市要堅持省際共商、生態共治、全域共建、發展共享,增強區域交通互聯性、政策統一性、規則一致性、執行協同性,穩步推進生態共同體和利益共同體建設,促進區域協調發展。要從整體上謀劃和建設區域交通基礎設施,加快建設綜合立體交通走廊,加強交通網絡的相互聯通和“公水鐵”等運輸方式的相互銜接,提升區域交通一體化水平。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完善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基礎制度,完善跨區域、跨部門、跨層級的數據信息共享和流程互聯互通,深化政務服務合作,優化營商環境。深入發掘長江文化的時代價值,推出更多體現新時代長江文化的文藝精品。積極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建設一批具有自然山水特色和歷史人文內涵的濱江城市、小城鎮和美麗鄉村,打造長江國際黃金旅游帶。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