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朝暉:我認為,
碳市場活躍應該是一個結果,而不是一個目標。中國的碳市場不是通過交易實現經濟利益,而是倒逼企業減少
碳排放實現“雙碳”目標。如果快速減少碳排放配額,會推高企業成本,最終要么通過價格傳導到終端,最后由消費者買單,要么增加企業運營成本、降低利潤,甚至導致虧損。比如,歐洲碳市場免費額度縮小后,企業需要付出更多資金購買碳排放配額。
歐盟現在是全球最大的碳市場,從試運行到正式運行,也經歷了多年的發展,我們可以借鑒它在制度方面的經驗。但我認為,中國碳市場現在主要考慮的還是如何通過政策組合拳形成優勢,讓碳市場和CCER、綠電交易等政策手段互為補充,協同發展。未來,碳市場很可能會受到CCER、綠電交易的影響,比如有些企業的風電、光伏投入可以被認證為CCER或綠電,就不需要再購買過多的碳排放配額。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