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此為基礎,數據技術可以驅動整個行業朝著綠色、
低碳方向轉型。
今年以來,
人工智能(AI)熱度持續攀升,近半年內全球近百家公司、機構相繼發布大語言模型相關產品。寫詩、作畫是普通受眾對大模型的直觀感受,但是大模型距離產業還有多遠?
軟通動力是一家數字技術服務領導廠商。在AI應用創新方面,軟通動力已成功為超過27家客戶提供大模型相關服務,為企業大模型落地及生產力提升提供“最后一公里服務”。
軟通動力集團高級副總裁李慶法舉例說,平臺“屏蔽”了技術壁壘,讓大模型產品變成了可視化、易配合的平臺,降低了企業的使用門檻。此外,軟通還在做行業數據語料的準備,包括模型精調以及模型數據資產管理等。“我們還可以幫助企業做整個大模型的訓練服務,包括最后落地場景,甚至讓用戶自行應用,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實體企業的應用水平。”
AI席卷全球,并在逐漸滲透進實體產業。麥肯錫中國區主席、全球資深董事合伙人倪以理預測,生成式AI的技術風暴有望開啟一場關系到未來8~10年的新一輪技術和產業變革。
“AI對全球經濟的潛在收益將達到25萬億美元,是當前所有企業最重要的賽道之一,但這個時代剛剛開始。”他舉例說道,在高科技行業,該技術每年可以額外創造2400億至4600億美元價值;在零售和消費品領域,每年可達2400億至3900億美元;在整個銀行業,每年可達2000億至3400億美元。與此同時,生成式AI可以大幅促進生產力提升,并提供新的就業機會。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