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朋友和張人蟠說到
區塊鏈的時候,學了7年計算器的張人蟠對分布式記賬了解的很透徹。張人蟠介紹,分布式是美蘇冷戰時候,為了規避中心化網絡牽一發動全身的缺點而產生,彼時直接的產品是因特網(最初名為ARPAnet)。
但是軍方做研究目標不是商業化,于是在協議層上做的比較薄,這也就使得后期依賴因特網而產生的谷歌、Facebook種種,將自己的商業模式做成了搜集數據,并且以數據為籌碼,與廣告商交換利益,這也就是互聯網的商業模式。如果當時軍方在協議上投入了很多錢的話,那么谷歌、Facebook就很難做到現在這么大。
而區塊鏈雖然同是分布式,但是卻與因特網反過來,在協議層上花了許多功夫。舉一個例子,傳統渠道想將錢從港交所轉移到新加坡交易所,會需要諸多手續,如開戶等等,但是在區塊鏈中,可以通過地址直接轉賬和交易,這就是協議層做好了的效果。
“在
加密貨幣世界中,協議層的價值很大,
比特幣就是協議層,所以市值很高。相對應的,區塊鏈的應用層面就小了,這和互聯網是倒過來的。”
且
區塊鏈技術并不僅僅限于分布式。張人蟠表示,區塊鏈用博弈論的方式,彌補了分布式解決不了的問題,又用社會學彌補了經濟學無法解決的問題,這是一個大的創新。雖然每一個理論都不是新的理論,但是這些理論組合起來威力就大了。
“何況這里面還包含著三個諾貝爾獎:博弈論、機制設計、企業價值論。區塊鏈是個很深奧的東西,不是.com就可以解決的。”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