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時而生,勇立潮頭。乘著深化司法改革的“東風”,2018年9月,
北京互聯網法院在京掛牌成立。五年來,北京互聯網法院立足功能型法院職能定位,探索全流程在線訴訟的新模式,開創信息技術與司法審判融合發展的新路徑,樹立網絡空間司法治理的新規則,不斷譜寫互聯網司法的新篇章。
發揮司法裁判規則引領作用
至2023年7月底,北京互聯網法院共收案19.4萬件,結案18.2萬件,案件類型集中在著作權權屬、侵權糾紛,網絡侵權責任糾紛,信息網絡買賣合同糾紛等。通過審判實踐,北京互聯網法院逐步樹立“以裁判樹規則、以規則促治理、以治理助發展”的裁判理念和“了解技術、貼近行業、把握規律、融入場景”的裁判方法,審理了全國首例“暗刷流量案”“
人工智能生成物案”“AI陪伴軟件侵害人格權案”“跨境
電商平臺格式條款案”等一大批具有填補空白、樹立規則、先導示范意義的互聯網案件,打造知產、民事、商事、程序四大裁判規則庫,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七大裁判規則體系,不斷加大創新保護力度,強化消費者權益保護,引領數字經濟健康發展,提高網絡社會文明程度。
成立以來,北京互聯網法院7個案件被寫入最高法院“兩會”工作報告,19個案件被評為“十大”典型案件,3篇案例入選北京法院參閱案例,彰顯了互聯網司法裁判的規則引領作用與價值導向功能。
提供高效便捷互聯網司法服務
北京互聯網法院把維護人民群眾最直接、最現實、最關心的權益問題作為司法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為當事人提供便捷高效的互聯網司法服務。
通過全流程一體化電子訴訟平臺,當事人可切身體會互聯網司法服務的便捷。目前,該院立案申請在線提交率100%,訴訟費用在線交納率93.5%,在線庭審率99.9%。12368熱線、人民法院在線服務、AI虛擬法官智能問答、訴服工作小站等“多位一體”的綜合性智慧訴訟服務中心,將集約高效、便民為民落到實處;二維碼繳納執行案款、“一鍵智能發還”技術,構建線上執行財產線索轉接中心,推動立案申請、線索轉接、案款收發流程節點有序銜接,實現案款交納準確率100%,案款發還時間從三分鐘縮短到20秒,案款發還平均時長僅3.31天。
全國首個以法院為主導的
區塊鏈電子證據平臺——“天平鏈”的誕生,解決了電子證據存證難、易篡改、驗證難的痛點。目前“天平鏈”已接入應用單位25個,上鏈電子數據超過2億條,跨鏈驗證電子數據34199條,涉及案件7554件。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