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碳達峰碳中和,
能源領域是“主戰場”。8月29日下午召開的2023碳達峰碳中和會議上,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發布的《海上風電與光伏發展報告》指出,我國海上風電項目的單位建設成本與全球趨勢相同,將快速下降,預計在“十四五”末期,有望在地方補貼到期后實現平價上網。
“海上風電和光伏具有產業鏈較長、距離負荷中心較近、科技創新程度較高等優勢,所以在我國的能源轉型與能源安全、經濟結構升級、加速技術創新、發展海洋經濟和電力消納等方面具有重大意義。”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創新研究員王溥說,2010年以來,海上風電發展迅速,我國無論是每年新增裝機還是累計裝機均為全球最高。而海上光伏尚處于起步階段,裝機容量仍然有限。報告預測,“十四五”期間海上風電和光伏的開發仍以近海為主,“十五五”期間將走向深遠海。
報告提出了海上風電與光伏發展的相關政策建議,包括保持戰略定力,加強國家層面宏觀統籌和產業發展的整體規劃;加大技術創新,推動海上新能源成本快速下降;加強模式創新,優化建設模式和市場機制;夯實基礎能力,完善標準體系和配套支撐條件;加強國際交流合作,提升我國海上新能源的全球競爭力等。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